注册

文革朱德亲看批判自己大字报 哈哈一笑只说了九个字


来源:凤凰卫视

自动播放

核心提示:1937年1月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来到革命根据地延安,已来到红军中的美国医生马海德向她这样介绍朱德,他说战士们喜欢他,他是他们的父亲和母亲,史沫特莱在她的《中国的战歌》当中接着叙述道,确实他看

核心提示:1937年1月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来到革命根据地延安,已来到红军中的美国医生马海德向她这样介绍朱德,他说战士们喜欢他,他是他们的父亲和母亲,史沫特莱在她的《中国的战歌》当中接着叙述道,确实他看着就像是红军的父亲,在这之后“红军之父”的这个称呼就一直属于朱德,他参与一手缔造了人民军队。

凤凰卫视12月22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各位好,这里是《凤凰大视野》。1937年1月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来到了革命根据地延安,先已来到红军当中的美国医生马海德向她这样介绍朱德,他说战士们喜欢他,他是他们的父亲和母亲,然后呢史沫特莱在她的《中国的战歌》当中接着叙述道,确实他看着就像是红军的父亲,在这之后“红军之父”的这个称呼就一直属于朱德,他参与一手缔造了人民军队,又在艰苦的岁月当中用他的细心和包容呵护着这支部队和每一个战士,战士们称呼朱德“父亲”,这是战士们所能给予朱德的最高的荣誉。而被战士们称作“父亲”,这也是作为一个统帅所能享受到的最高的荣誉。

长征中红军人心不变朱德起中流砥柱作用

解说:1936年7月朱德第三次踏上穿越草地的征途,虽然有了过草地的经验,也做了不少准备,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粮草供给越来越困难,朱德最后把自己驮帐篷行李的牦牛也牵来交给兵站,嘱咐兵站负责人说,“记住,告诉部队负责同志,牛皮、羊皮和肠、肚都不能丢掉。要珍惜每一块牛皮,不能浪费。这关系到四方面军后卫和二方面军几万同志的生命啊!”

吕向群(吕黎平少将之子):当时这个工作的难度是挺大的,朱德爷爷在这里边既坚持原则又很多事情又有一定的灵活性,没有朱德爷爷,当时那种情况恐怕会更糟糕。

吴殿尧(党史研究专家):我看那个《西行漫记》里边写到这段说,写到只有朱德这样的总司令才能有这样的人格魅力啊,才能领导全军渡过那样艰苦的岁月,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少有的。能够在这样的荒原上,保持几万人的大军,人心不变,不散,而朱德是带领大家一起什么吃野菜。

解说:长征开始时,只给少数高层领导配备了担架和马匹,为了节省人力,朱德不要担架,只要了两匹马,一匹驮行李、文件,一匹骑乘,实际上朱德这匹骑乘的马,大部分时间在总部队伍后面收容伤病员用,他常常同司令部的同志一道徒步行军。当时和朱德一起行军的总司令部作战科参谋吕黎平回忆说,“我真佩服朱老总,他肚子里的故事真多,而且慢悠悠的讲得那样风趣幽默,大伙听了都乐呵呵的,走起路也感觉轻松多了。”

吕向群:跟朱德爷爷在一起长征的包括我父亲他们一些走的这个,当时大家都知道,其实朱德爷爷在长征时候经常是自己走,不骑马,朱德爷爷呢,就是自己跟大家一起走,一起走一起讲,他的部下给他归纳,叫摆龙门阵。讲了很多故事,包括四川的军阀,包括云南的一些军阀,包括红军当时一、二、三、四反围剿,这些很多故事在朱德爷爷讲起来以后大家听了以后就是虽然那个时候很艰苦,虽然那个时候都是面临生和死的考验,朱德爷爷的这种大家一边走这个疲劳感就放松了。有的时候这个伤员一些疼痛,据说也都降低了。一个他不骑马,他尽量跟大家在一起走,走的过程当中还鼓励大家起到了一个非常大的影响。所以说后边特别是全国解放以后,我父亲他们这些战友,就是长征的时候在一起的这些聚在一起以后还在回忆这段。

吴殿尧:生活状态就是没有吃的,没有穿的,那种情况下,就是找一点野菜,或者是要有的话粮食很少,因为藏民也很少,把粮食藏起来,甚至打点什么牦牛肉什么的,就这些呢,来度过那么几个月。

解说:康克清,江西万安人,1926年参加革命,1929年在红四军妇女组工作的时候与朱德相识,同年两人在福建长汀结婚,婚后一直在红军总部工作。作为总司令的夫人,长征开始后她一直牵着朱德的马,跟在朱德身后,负责收容工作。她跟着朱德经历了红军长征艰难曲折的全过程,一过党岭雪山,三过夹金山,三过草地。整个长征以及后来的日子里,她始终跟随着朱德,一直相伴着朱德,直到朱德去世。

朱德以爱护部下闻名 遇事宠辱不惊

斯诺在他的《西行漫记》中说,朱德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他打乒乓球、篮球打得很好,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朱德向战士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

吴殿尧:他的军事贡献可以说是无人可以比肩的,我想还是主要军事上的作用,而朱德又有他的个人魅力,就是他作为总司令他能够在全军中起到表率作用,共产党属于官兵一致,首先就体现在他身上,他是最高总司令,但是他能够做到和普通士兵打成一片,他把自己看成普遍一兵一样待遇。

刘煜滨(刘亚楼上将之子):觉得总司令也是我们客家人,这样就把总司令和战士之间紧密得联系到一块,而且总司令从来都是身先士卒,就是说一点架子都没有。

吴殿尧:那其他人没得说,你其他都是各个方面军的司令,或者是你各野战军司令,总司令在那做出榜样了,你别人还有什么,要总司令特殊,你下面人不一定特殊到哪去什么程度去了。而朱德从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就从来没有搞过特殊化。

解说:经过一个多月的行军,三路纵队先后通过茫茫草地,到达陇西地区,红军走过的川西草地面积约一万五千二百平方公里,海拔三千五百米以上,每年5月至9月正值雨季,草地沼泽泥潭无路可行,草地沼泽给很多红军战士都留下了难忘的回忆。杨成武对于过草地这段经历是这样回忆的,“四天四夜越过水草地,风霜雪雨加冰雹,气侯一日多变,我们没有棉衣穿单衣,双脚泡在水里,饿着肚子,连喝水都很困难。有时还到通宵淋雨等到天明,行军作战一路上艰苦万苦。”对这段艰难的生活,朱德有着与众不同的回忆,朱德在他的自传中说,“当过草地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是极困难的了,我还认为是很好玩的,有草,有花,红的花,黄的花,都很好看,几十里都是,还有大的森林与树木,草又是青青的,河流在草地上弯弯曲曲的,斜斜的一条带子一样往极远处拐了去。牛羊群在草地里无拘束的自由上下,也是极有趣的。也许因为自己带着乐观性吧。”

滕叙兖(历史学家传记作家):朱德这一生不管有什么坎坷,他都能坦然对待,而不会皱眉头,不会哭,他总是笑呵呵的,不在乎,非常坦然,所以后来文革的时候他挨整啊,红卫兵铁柱子上大字报,打倒黑司令,闹腾一通,中南海贴的大字报,在街上贴大字报,我们都看到了,我们到北京来串联,大字报打倒黑司令。朱德从西山回来,老伴挨斗康克清也带高帽子了,回家跟老伴说,老总呀,我也挨批了,朱德哈哈一笑,不算啥,没关系嘛,说外面贴的大字报,朱德杵个拐杖出去看看,哦,说是我这个错了,那个错了,连上井冈山朱德的扁担变成林彪的扁担,朱德哈哈一笑,拐杖往地下敲敲,胡说八道,什么都不懂,扬长而去,不在乎。

解说:1936年10月蒋介石举行盛大庆典,庆祝他的49岁生日,国民党政府所在地南京一片歌舞升平,然而此时他不愿意看到的是就在此时朱德率领的中央红二、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境内胜利会师,他没有想到的是13年后就是这支军队推翻了蒋家王朝。1936年10月9日,中央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到达会宁,与中央红一方面军会合。第二天,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致朱德总司令和全体指战员,热烈祝贺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境内大会合。朱德见到了中共中央派来的红一师师长陈赓,禁不住热泪盈眶,他还同红二师政委萧华通了电话,萧华多年之后仍清晰记得当时的情景,“听到这熟悉而亲切的四川口音,使我真兴奋的要跳起来,给我打电话的,正是我们敬爱的朱德总司令,我是多么想念他呀!总司令首先关切的问,毛主席好吗,周副主席好吗,这次电话,打了足足有半个钟头,真不知有多少话要说。”

朱德一生有两大贡献 获得党高度评价

滕叙兖:朱德在长征当中一个最大的贡献就是挽救了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

吴殿尧:朱德说他一生中有两大贡献,就是一个是南昌起义后,失败了,大多数人都走了,他能够带着七八百人坚持下来,这是种定力,或者叫革命意志坚强,长征路上这次一、四方面军分裂,朱德又保持一种定力,把四方面军团结回来,这是朱德的又一大历史贡献。在关键时刻,朱德总是坚如磐石,毫不动摇,这个也是他的宝贵的品质。所以还是毛泽东那句话,意志坚如钢,又度量大如海。

解说:长征胜利后,全党高度评价了长征中朱德的功绩。1937年3月毛泽东为抗日军政大学第2队学员题词,要学习朱总司令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他还说过朱老总与张国焘斗争的有理有节,临大节而不辱,在此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朱毛”成为延安的象征,成为全党全军奋进的一面旗帜。

陈晓楠:到达延安之后,张国焘呢担忧自己被清算,所以在1938年4月趁着祭黄帝陵的这个机会出逃了,投靠国民党,上演了中共创始人反对中共这样一幕。到了1948年年底,张国焘看到战局变化,举家迁到了台湾。但是心里不踏实的他一年之后又移居香港,以撰写回忆录为生。1968年再次举家迁居加拿大,度过余生。1979年12月3日,张国焘在加拿大多伦多一个养老院病逝,葬于多伦多东部士嘉堡的松山墓园,这位中国革命史上显赫一时的人物就这样悄然离去。原始墓碑上,连正式的姓名都没有留下。

解说:当三大红军主力转移到陕北时,日寇的铁蹄已经踏到华北,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1936年12月1日,毛泽东、朱德暨全体红军发表《致蒋介石书》,再次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西安事变”之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由朱德和彭德怀担任正副指挥。

吴殿尧:在中央的高层里头还有不同的争论想法,有人就担心我们部队出去了,打了几仗被削弱了,我三万多人能打几仗啊,所以我晚点出去观望观望,有人这样主张,朱德不是这样,朱德说我们抗战就真正抗战,我们三个师都出去,我们会有办法的,我们不会被蒋介石利用说是被日本人消灭,被日本鬼子消灭的,我们会发展壮大的。所以朱德坚持要三个师都出去了,而且早出去,出去要打仗,打好仗,让全国人民看看我们八路军是真抗日的。而且朱德在前线三年时间,八路军就从三万多人发展到将近四十万人,等到1945年的时候八路军发展到也就是五六十万人。所以朱德起了很大作用,只有他有办法让我们八路军滚雪球滚大,有办法让我们八路军在敌后站住脚。

滕叙兖:主力部队要留在延安,朱德反对,朱德说既然我们跟国共合作,跟日本人也要抗日打仗,我们应该拿出最强大的力量,你弄个残兵败将,战斗力不强,那怎么向全国人民交代。

延安时期朱德自力更生 多次获劳动模范称号

解说:由于日本侵略军的疯狂进攻和扫荡,以及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财政经济严重的困难。1939年1月,毛泽东提出了发展生产,自力更生的口号,号召边区人民群众和部队、机关、学校全体人员开展必要的生产。在轰轰烈烈的延安大生产运动中,朱德同样以身作则,他和身边几个特务员一起组成生产小组,在王家坪开垦了三亩菜地,种上十几种蔬菜。他每天一清早和工作之余,就到菜地里浇水、施肥、锄草。

吴殿尧:因为从40年开始,国民党发动反共高潮,就开始破坏国共合作的关系,由抗战初期它给我们供应一些武器、粮食、弹药,到一点都不供应,而且封锁解放区。那怎么办,就得自力更生。所以朱德回延安以后吧,看到太困难了,吃不上,穿不上,办公连个用纸都没有,因为延安这个小地方,养活不了八路军这么人。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他说怎么办,什么难题,就是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

解说:朱德这时已经年近花甲,工作又十分繁忙,仍然坚持完成生产任务,在干部战士中影响很大,此外身为总司令,他还拒绝了特殊供给,坚持与战士们吃大灶。

吴殿尧:他,我跟你说,大生产运动是要干部以身作则的,每个干部都要交,哪级干部要交多少粮都有数的,包括总司令自己要一年交多少粮都有数的,多少棉花都有数的,他都自己干,那有的时候警卫员要替他干一点,他自己有数,他自己也种着南瓜,也参加大生产运动要展览劳动成果,他把自己的劳动成果拿出去展览。朱德种的南瓜特别大,都是很有名的,评为劳动模范。他自己亲自参加纺织、织线。

解说:赵品三是中国工农红军军服的设计者,延安时期他担任西北青年救国会军事部长兼西北抗日剧社总社长,他始终对于朱总司令当时对于他家的一段恩情念念难忘。

赵于平(赵品三之子):我是1942年11月2号在延安出生的,那时候在延安已经比较安定了,好多干部都在那儿结婚生子了,我父亲也是其中一个,原来我生下来的时候我母亲没有奶,没有奶呢,朱老总呢是后勤供应他领导人嘛,一天一磅牛奶,朱老总听说了以后呢,把他的一磅牛奶分半磅给我,后来以后就是开展大生产嘛,我父亲呢,他是因为擅长工艺、绘画什么这些,他做地球仪,做地球仪以后卖,那时候延安各种学校机关什么都来买,《解放日报》还登上说的党校赵品三是,所制作之地球仪,其质量不亚于商务印书馆,这一宣传更、更了不得了,所以我父亲就发财了。所以这样就把朱老总,那半磅退给朱老总了。所以我吃这个朱老总的牛奶吃了有将近一年。

解说:1937年1月,在丁玲的陪伴下史沫特莱从上海风尘仆仆地赶到延安,抵达的当天晚上她迫不及待地采访了朱德。后来史沫特莱在一本书中写到了当时见面的情景,这位完全是一副普通面貌的大名鼎鼎的将军,打量着远道而来的史沫特莱,问道,你来延安准备做些什么事情呢,史沫特莱坦率而诚恳地回答说,我希望你把你一生的经历讲给我听。延安的生活使史沫特莱感到从未有过的欢快,朱德渊博的知识和亲切朴素的作风,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与朱德的一次次交谈,使她得到思想启迪,领悟到深刻的道理,经历近7个月的随军采访和后来不断与朱德来信的资料补充,1949年1月史沫特莱完成了朱德传记的第一卷初稿,书名定为《伟大的道路》。

一年之后,史沫特莱在伦敦病逝,临终留下遗嘱,把骨灰埋在中国,遗物交给朱德总司令处理。这位经常忘记了自己并不是中国人的美国人,以这样一种的方式表达了她对中国人民和朱德总司令的诚挚感情。如今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中,史沫特莱静静的躺在这里,她的墓碑是一块青灰色的大理石,碑上镌刻着朱德亲笔书写的题词,中国人民之友,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女士之墓。

陈晓楠:史沫特莱用细腻的文字让人们一步步地走近朱德,她说他是一个单纯、亲切、平易近人的人,他努力工作,丝毫没有使自己成为个人英雄的兴趣,不论以他的哪一部分来看,都充满了大丈夫的气魄。史沫特莱所撰写的《伟大的道路》,不仅记录了朱德60岁以前所走过的道路,同时也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一幅壮丽多姿的画卷,它和斯诺的《西行漫记》并列被称为描述红军和抗战中国的经典著作。

感谢各位收看《凤凰大视野》,明天同一时间我们将继续为您讲述朱德戎马生涯里的动人往事。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陈晓楠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20:00-20:30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 09: 00-09: 35

          周一至周五 16:15 – 16:50

想看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丁然 PV004]

责任编辑:丁然 PV004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2016-12-22凤凰大视野 幽兰吐秀自含芳——朱德诞辰130周年纪念特辑(四)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p0.ifengimg.com/pmop/2016/12/22/e4cb8e13-061d-41c9-9c27-fc523411daf7.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