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凤凰网卫视 > 活动专题

如瑞法师:飘去的是云,留下的是天


来源:凤凰卫视

00
2016中华文化人物提名嘉宾如瑞法师
2016中华文化人物提名嘉宾如瑞法师[详细]

2016年中华文化人物提名嘉宾:如瑞法师,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的一个良善家庭,父母皆信奉佛教,从小受父母佛教思想的熏陶及善言善行的影响,大学毕业之翌年,便追随通愿老法师出家,法师认为:“出家

2016年中华文化人物提名嘉宾:

如瑞(女):比丘尼,五台山尼众佛学院院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去掉各种外在虚妄的伪饰,便自然显现内心亲切真实的美。因此,真实之处是非常简单、质朴的。内心坦荡,无所畏惧。”一番彻悟之言,自然语出彻悟之人。

她,一个“内心坦荡,无所畏惧”的人,大彻大悟大善大德,智慧而又有威仪地立于三千大千世界,她就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五台山尼众佛学院院长如瑞法师,也是2016年度“中华文化人物”提名嘉宾。

2016年5月10日是象征智慧的文殊菩萨诞辰,在这一天,五台山普寿寺尼众佛学院邀集社会各界人士,隆重举行了祈福法会、无遮斋会和智慧论坛,如瑞法师在论坛上发起将文殊菩萨圣诞(农历四月初四)作为“世界智慧日”的倡议,表达对世界和平、智慧的向往。

如瑞法师是心怀大愿的比丘尼,师从通愿法师,和师父秉持“修大庙容易,修小庙(人心)难”的志向,以105元人民币起步,在五台山破败诊所的基础上,用15年成就了一个全国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尼众佛学院,在佛教界有着极高的口碑。

她白手起家,创办女子佛学院

五台山,远在山西太原东北方向240公里处,从太原到五台山,坐大巴车需要颠簸近4个小时才能到达。

在这紫府青都之清凉山里,有一处瑞气萦绕、清规整肃的幽静寺院,低调肃穆,但又引世人关注,它就是普寿寺。在这神秘的寺院里,坐落着著名的女子佛学院--五台山尼众佛学院,它一如伏鸾隐鹄的贤士,不露锋芒,潜光匿曜,也谢绝游客到访。

五台山尼众佛学院,修建于1991年,其创办人就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五台山普寿寺如瑞法师。

1937年毕业于北平大学经济系的通愿老法师,深感末法时代僧团涣散,“非提倡戒律无法治理”,故遗愿创办中国尼众佛学院。1991年,通愿法师往生,临终前,她嘱托如瑞在五台山建十方尼众的道场,如瑞发愿继承老法师的遗愿。

“老人家一生当中,希望中国的尼众走向世界。老法师说,文殊菩萨的微力大,他有这样的感召力,大家会来朝山,和文殊菩萨有这样的缘,所以只有建了十方尼众的道场,比丘尼的僧团才能建立起来,你要回到五台山。”如瑞回忆通愿法师临终前的嘱托。

就这样,1991年,如瑞返回五台山,而当时的普寿寺几乎是一片废墟。如瑞,只身怀揣105元钱,她要想在一无所有的条件下建立十方尼众道场,几乎是痴人说梦。

“我到了普寿寺之后,发现炕上连个席子都没有,就有几个很破的土炕,人躺下去再起来,浑身是土。我们到外面去借东西,但是当时大家都不富裕,人家怕你借走东西,不能再还……”如瑞说,当时寺庙的隔壁就是一个砖厂,她就和弟子们去砖厂捡来废砖断砖,回来用它们搭成了炕。“就连我们贡佛的案桌,也都是用断砖垒起来的。”

如瑞说,“我们又去街上找能用的东西,当时街边有个小卖部,我就问小卖部的人能不能给点儿纸盒,人家看见我们可怜的样子,就给了一些纸盒,我们把纸盒拿回寺里,把它们展开,铺到砖头炕上,就睡在这些‘纸褥子’上。”

后来,一位居士看到这些比丘尼的虔诚和清苦,什么都没说。不久,普寿寺收到了寄来的第一笔善款。

受到以如瑞为首的几个比丘尼的感召,来此修行的尼众越来越多,一段时间,由原来的几个比丘尼迅速增加到了二三百个。

“当时非常拥挤,十几个人挤在一个房间里,只能侧身睡。”如瑞说,“如果半夜有人起夜,回来后一定没有地方,只能站着,因为挤得插不进人。五台山比较寒冷,但是大家都说‘能站着也行’,我非常感动!”

普寿寺的声誉开始名扬四海。1995年,山西省政府了解到寺里的艰难,将旁边的土地批给了普寿寺,因缘和合,普寿寺在1999年得到外界资金的支持,得以开工扩建。

经历了众多苦难,如瑞从来没有想过中途罢手。

回忆起那段最艰难的日子,如瑞法师说,“不管今天有没有太阳,我的心里都充满阳光,佛陀是我世界的太阳,菩萨是我世界里的月亮,我的世界里从来没有黑暗,我的世界里从来没有悲伤,我的世界里到处洋溢着热情,我的世界里从来都是积极进取向上。”

“出家人不可以是懦夫,要有勇气放下世俗的东西,为人民做更大更多的贡献。所以,我时刻为自己是一个出家人感到自豪!”如瑞法师的心里,阳光永远普照。

[责任编辑:王圳 PV026]

责任编辑:王圳 PV026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