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清代官窑最后精品醴陵釉:存世稀少 故宫仅藏7件


来源:凤凰卫视

自动播放

核心提要:它是中国陶瓷史上的惊鸿一瞥,它是清代官窑的最后一抹余晖,它因何出现,又为何绝迹?凤凰卫视12月17日《文化大观园》,以下为文字实录:中国,瓷之国,这里生产的瓷器曾是欧洲社会最珍贵的礼,是宋徽

核心提要:它是中国陶瓷史上的惊鸿一瞥,它是清代官窑的最后一抹余晖,它因何出现,又为何绝迹?

凤凰卫视12月17日《文化大观园》,以下为文字实录:

中国,瓷之国,这里生产的瓷器曾是欧洲社会最珍贵的礼,是宋徽宗魂牵梦绕的天青色,是路易十四倾尽钱财的心头肉,是历代帝王、文人雅士争相竞逐的珍玩,也是世代工匠技艺登峰造极的完美展现。但是,清乾隆以后,统治集团已经腐朽,社会生产力遭到了空前的破坏,民主传统手工技艺在腐败的社会环境下日渐式微,瓷器也未能幸免。直到清末,在湖南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出现了,醴陵釉下五彩瓷虽然并不为很多人所知,但是,如果说景德镇的陶瓷让人流连忘返,那么醴陵所创的釉下五彩瓷器便犹如惊鸿一瞥。这釉下多彩的世界曾是千百年匠人们苦寻而无果的技艺,作为清代最后一座官窑,醴陵釉下五彩瓷在中国陶瓷史上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16年12月,在某拍卖公司15周年活动中,便设有中国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珍藏展。

醴陵釉存世量稀少 故宫仅藏7件

王鲁湘:这一件非常隆重的把它搁在这样一个最核心的位置上头,可见这一件在醴陵釉下五彩中间具有举足轻重的这个地位。

罗磊光:从工艺到画工,它整整绘画了一百只鹤,上次是古陶瓷协会的时候,有一位专家,他说这个有没有一百个鹤,然后他专门带了一个学生去数了,足足一百只,一只多少也不行。过去的这种瓷器里面,包括在景德镇的它可能就是画马,它只是一个意。

王鲁湘:一个意思。

罗磊光:一个意思,但在这里他足足画了一百只。

王鲁湘:老老实实画了一百只。

罗磊光:一百只,可见他们对这个瓶子的用心和它的细节。

王鲁湘:我特别的感到震撼的就是这个海水纹,这个海水纹这样一直到天边,一直到天边,我第一次见到这么画海水的。

解说:据这些醴陵釉下五彩瓷的拥有者罗磊光介绍,经过二十多年的寻找,他已经收藏了310件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精品,占了现存世量的四分之一。湖南省博物馆珍藏了17件,故宫博物院内藏仅7件。

王鲁湘(主持人):这个中国号称瓷国,我们也知道,中国的瓷的辉煌到了清中期以后就逐渐开始衰落。到了清末的时候,突然出现一个在醴陵的这样一个釉下五彩瓷,而且一下就震惊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机缘和一些什么样的条件使得醴陵瓷能够在清末的时候异军突起呢?

罗磊光(收藏家):根据我二十多年的收集,我觉得是两个方面:第一它是时代的进步、科技的进步,在这个时间点已经有了这种颜料的发明和创造。第二点是因为人,在这个时代的时候,中国的瓷器基本上慢慢是走向衰落,在这个时候刚刚出现了这么一个人,叫熊希龄。

民国总理让醴陵瓷业焕发第二春

解说:熊希龄,湖南凤凰人,也是当地著名的神童,他15岁中秀才,22岁中举人,25岁中进士,戊戌变法时,他是著名的维新健将,民国后,他是组建第一流人才内阁的国务总理。然而,他还有着另外一个身份,醴陵近代瓷业先驱。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事件后,清政府迫于猎枪压力,答应在全国开放市场,便于洋人通商,湖南从岳阳起渐至长沙、湘潭、常德等地陆续对外开为商埠,于是大批洋货倾销内地,帝国主义列强开始对湖南更加疯狂地进行经济掠夺。1904年,熊希龄与醴陵举人文俊铎本着实业救国的思想,踏上了赴日考察之路。

王鲁湘:那么我们知道熊希龄当过短暂的民国的总理,而且当时候在清末的时候,实业救国的这一种思潮是一个主流的思潮,特别在这一个湖南的这一些洋务派的这些大员们的倡导之下,洋务运动这个时候其实已经轰轰烈烈地已经有好几十年了,搞了。

罗磊光:当时因为由于历史原因,熊希龄先生其实他和康有为、梁启超他们一起参与了这个维新,然后在清廷就后来被贬。

王鲁湘:对。

罗磊光:他就回到湖南常德,他是做了一个语文老师和体育老师,就是隐没。

王鲁湘:对。

罗磊光:后来,因为这个湖广总督端方是他的恩师,在这种提携之下,过了一段时候,他们又出来了,委托他们到日本、德国,还有等等一些国家去考察,代表政府。所以,他们出去留洋之后,看到国外的瓷器,特别是日本远远超过中国,他们就感到很惋惜。

王鲁湘:对,他们那都是后来居上的,没有一个,其实也就是他们破译中国瓷器才一百多年的历史,然后加上了整个工业化的这个手段以后,整个突飞猛进,一下就把中国的瓷器甩到了后面。这个对他们应该是一个很大的刺激。

解说:日本瓷业的先进技术、精良产品让自瓷国而来的熊希龄受到了很大的震动。他与日方厂商商量,先由他们派一名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到湖南,以科学方法检验醴陵瓷土确可用于细瓷生产,再购买日本的制造机器、原料之聘请日本技师来华指导办厂。这一年的12月,熊希龄回国,带着日本派来的技术人员前往醴陵粗瓷产地进行调查。

王鲁湘:为什么会在湖南,会在醴陵?按理说应该到景德镇去。

罗磊光:熊希龄他本身是湖南人,他可能有个家乡情结。

王鲁湘:家乡情结。

罗磊光:然后他把所有的这个投资可能他就放在他的老家,还有一个条件是醴陵它本身就是中国的古瓷都,它有制瓷的这所有的有关的这些人员或者原材料。

解说:在当时,大量的日本、英国瓷器涌入中国市场,醴陵土瓷业受到很大冲击,熊希龄曾感叹,近年以来,土货滞销,窑户赔累几至歇业,皆有岌岌不可终日之势。从日本回来后,熊希龄、文俊铎等人几乎走遍了醴陵全县的山山水水,熊希龄根据赴日和大量醴陵调研的第一手材料进行分析、论证,终于对醴陵的瓷业振兴形成了十分系统的实施方案。

罗磊光:他就向清政府去申请,要做一个拯救和振兴中国这个陶瓷业的一个方案,从此之后,清政府,当时传说慈禧和他对话的时候,他说你们去做可以,但是你必须超过景德镇,才有生命。

王鲁湘:当时候的熊希龄应该是1908年宣统元年开始到醴陵开始来烧这个醴陵瓷器,那么这个时候的熊希龄在清朝的官场里头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个职务?

罗磊光:他们是受清政府的委托去考察,考察回来之后,光绪三十一年是去湖南地区考察,考察之后,才去找政府要钱。当时是清政府直接批了是18万两。

王鲁湘:18万两白银。

罗磊光:白银,他们就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湖南瓷业官立学堂。

王鲁湘:先办学堂,培养人才。

罗磊光:这个期间,他就请了醴陵当地的一个非常有身份和非常有名的一个人,也是当时的进士,叫做文俊铎先生,熊希龄自己做校长,他就做政务,两个人就把这个学校搭起来,然后向全国,特别是景德镇全国的这些有陶瓷基地的地方去召集陶瓷绘画的各种各样的这个工种,然后进行四年的一个培训,正式的培训和学习。

解说:湖南官立瓷业学堂在醴陵正式开办后的第二年,湖南瓷业制造公司成立,当时作为中国的第一间瓷业学校,湖南官立瓷业学堂特意从日本聘请了讲师。

罗磊光:他当时请了八位日本的来到县里的,某某县的一些有机械工,就是他因为引进了一些设备,先进的设备。

王鲁湘:这个时候是机器生产了,不完全是手工的了。

罗磊光:它有一部分是,它机器的是用来粉碎和和泥的一些机器。然后他主要是请了日本的一些陶瓷的绘画的工人,这些老师,总共八个人。

王鲁湘:也就实际上是四个工程师负责这个陶瓷的前面的粉碎、搅拌、机器设备的这个研制,还有就是四个,应该说是四个美术师。

《文化大观园》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王鲁湘【主持人专区】

首播:周六 12:00-12:30 

重播:周日 06:15-06:45 09:45-10:15

      周一 00:15-00:45 04:30-05:00

想看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丁然 PV004]

责任编辑:丁然 PV004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2016-12-17文化大观园 多彩釉下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p0.ifengimg.com/pmop/2016/12/17/31cb04b5-451d-4148-a4a6-5e92677045a9.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