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藤井昇三:甲午战争后 日本对中国的态度由尊敬转向轻蔑


来源:凤凰卫视

自动播放

核心提要:美国作家夏曼在《孙逸仙》这本书里写到,英文报纸的记者被那位穿着一身亚麻布衣服,剪短了头发的演讲者的洋化的外貌吸引住了,他的听众都穿着中式服装留着长辫子,在这些新闻记者看来孙中山不像是一个狂热

核心提要:美国作家夏曼在《孙逸仙》这本书里写到,英文报纸的记者被那位穿着一身亚麻布衣服,剪短了头发的演讲者的洋化的外貌吸引住了,他的听众都穿着中式服装留着长辫子,在这些新闻记者看来孙中山不像是一个狂热者,而是一个给人以非常深刻印象的演说家,他用有力的手势来强调他说的话,而当他谴责清政府说要到竭力效法美国的共和制和选举总统的时候呢,听众都为之欣喜若狂。在很多西方人眼中孙中山无疑是一个魅力非凡的演说家,在孙中山长达16年的海外革命生涯当中用演讲这种声情并茂极具现场感染力的形式来宣传革命,也的确是他最擅长的。但是孙中山也开始发现,他的演讲再也带来不了更多的筹款了。

凤凰卫视11月9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各位好,这里是《凤凰大视野》。美国作家夏曼在《孙逸仙》这本书里这样写,他说英文报纸的记者被那位穿着一身亚麻布衣服,剪短了头发的演讲者的洋化的外貌吸引住了,他的听众都穿着中式服装留着长辫子,在这些新闻记者看来孙中山不像是一个狂热者,而是一个给人以非常深刻印象的演说家,他用有力的手势来强调他说的话,而当他谴责清政府说要到竭力效法美国的共和制和选举总统的时候呢,听众都为之欣喜若狂。在很多西方人眼中孙中山无疑是一个魅力非凡的演说家,在孙中山长达16年的海外革命生涯当中用演讲这种声情并茂极具现场感染力的形式来宣传革命,也的确是他最擅长的。但是孙中山也开始发现,他的演讲再也带来不了更多的筹款了。

解说:马来西亚槟城作为孙中山海外的革命基地,在其历次起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同盟会,策动广州三·二九起义的“庇能会议”,被公认为辛亥革命的序幕。1905年至1911年的6年里孙中山至少五次来到槟城,可以说槟城乃至整个马来西亚是南洋地区受孙中山思想影响最深的地方。时至今日,当摄制组来到槟城还可以看到槟城所有以孙中山相关的建筑、街道都悬挂着孙中山史迹巡礼的牌子。今天我们就来到了槟城中路65号,这座纯白色建筑就是槟城阅书报社,现为孙中山纪念馆,而当地的华侨华人更喜欢叫它“小兰亭俱乐部”。

100多年前这里是孙中山向当地华侨宣传革命思想,讨论祖国未来的重要场所。也是在这里,他结识了被后世奉为“南阳革命党三杰”的吴世荣、黄金庆和陈新政。

庄耿康(阅书报社馆长):孙中山先生是觉得如果是要把他比较公开地宣传革命,那只有成立另外的一个民间的组织,所以他就有这种计划要成立一个好像今天我们的这个槟城阅书报社。

解说:1908年孙中山和吴世荣、黄金庆联合发起创立阅书报社,一方面作为宣传革命的主要场所,另一方面是带动普通华侨民众来此看书读报,吸引有识之士探讨革命思想。然而事实上阅书报社时常冷冷清清,阅书报社一开始便没有革命党人想像的那么红火。

当年的槟城是南洋文化中心,许多文人墨客都到槟城定居,浮华之气甚浓,捐官戴翎炫耀资本成为时尚,捐的官衔包括文官和武官,文职上至正一品级职位,下至从九品登仕佐郎,武官多为都尉、骑尉及骁尉,而这些捐了官的人大都不喜欢革命党,视孙中山和民主革命为洪水猛兽。严酷的现实使孙中山深感这是他生平遭遇堪比若干年前在伦敦被清使馆拘禁,差点丢掉性命更大的危机。一旦失去人民的支持,那么他所为之奋斗的“全民安乐”的革命事业再无从谈起。

非设立报馆无以唤醒民众支持革命事业

李兴前(光华日报总经理):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就是说非设立报馆无以唤醒民众支持革命事业。

解说:光华时报是世界现存屈指可数的百年华报,自1910年在孙中山的倡导下创刊,至今已经过去了106个念头,创办之初孙中山为之取名《光华日报》,意在光复华夏。1910年7月19日孙中山第五次抵达马来西亚槟城,这一次他的到来是要办三件大事。第一件就是把中国同盟会南洋总机关部从新加坡搬到马来西亚的槟城,第二件就是在槟城进行筹款,准备再一次的武装起义,第三件就是创办《光华日报》。

1910年来到槟城的孙中山的内心是略显沉重,因为五个月前他领导的第9次起义又失败了。由于连续9次的起义失败,革命党的内部开始发生了动摇,以至孙中山不得不把设立在新加坡的南洋总机关部迁至槟城,屡屡的失败也让革命筹款变得愈加的难了。此时因戊戌变法失败避祸海外的保皇派在朝廷贵族的支持下出版了多张报纸,大肆鼓吹保皇论调。在海外侨社一时间保皇言论甚嚣尘上,甚至有一些革命党转而加入了保皇派的阵营。

孙中山曾在文章中这样说道,“夫革命与保皇,理不向容,势不两立”。在这场与保皇派的论战中《大同日报》、《中国日报》、《星洲晨报》、南侨日报》、《吉隆坡日报》、《少年中国晨报》、《光华日报》、《四州周报》等一大批以宣传革命思想为主的报纸相继诞生,一时间保皇言论势头大挫。根据不完全的统计,在孙中山革命期间由他亲自创办或追随者创办的报纸刊物共多达50多份,这些刊物在驳斥保皇言论的同时也有力地传播了民主革命的思想,开拓了民众视野,凝聚华侨革命热情。

庄耿康:来这边生活的呢有来自各省份各不同的这个县邑的这些华人,那么大家都是没有那种凝聚的力量,比方说当时他们为成立为了要照顾自己的族群,他们有成立自己的乡团,有血缘性的这些组织,那么到孙中山先生来了之后他成立了这个革命组织那是不分了,地不分南北了,大家都是共同一个心,大家同是中国人,根本不需要去分你是来自哪一个省份,所以投入这种革命的行列就没有分彼此了。

解说:在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传播之前,海外华侨是以宗亲、地域划分各自发展谋生,并没有大一统的民族和国家概念。谈及民族无非是汉人、满人、蒙人、藏人、回人等等,而国家这个词汇更多是专属于皇室贵族,正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孙中山以宣传大中华思想强调民族共和,天下华人皆为中华儿女,首次跨越民族地域的障碍把全世界的华人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事实上,很多华侨就是通过读书看报聆听孙中山的演讲而走上了为国家民族奋勇献身的革命道路。

庄耿康:那么这种精神呢,一直延续到革命之后,甚至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现代的这个,在这边我们已经成为这边的国民,但是还是共同一个心。

卢沟桥事变 华侨心系祖国离不开孙中山的广泛传播革命

解说:1937年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一时间民族危亡,国家危亡的声音响彻整个华人世界,海外华侨华人纷纷踊跃捐款捐物,甚至亲自回国参加抵抗日军入侵。而这些华侨华人心系祖国的壮举与孙中山广泛传播革命理念开启华人救国思想凝聚侨心侨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陈晓楠:孙中山曾经多次谈到革命报刊是舆论之母,是团结思想、宣传主义、开化人心的重要的利器,革命成功最可靠的因素就是人民心力,欲得民心,则需宣传。在宣传阵地上和保皇党的争夺虽然暂时取得了胜利,但是这并没有让孙中山感到危机的离去,民智虽已初开,但是若使之巩固还需更长远的思考。那孙中山是怎样做的呢?

解说:早期的生活在海外的华侨大多因忙于生计,受教育程度有限,整体上文化水平并不高,孙中山以其少年留学海外开阔视野的经历体会到,与宣传主义同等重要的即是开化人心,而开化人心的方法最好莫不过教育。早在1890年他在《致郑藻如书》中就这样写道,“今天下之失教者亦已久矣,古之庠序无闻焉,综人数而核之,不识丁者十有七八,妇女识字者百中无一,此人才安得不乏,风俗安得不颓,国家安得不弱”。而后在1895年兴中会成立之初,他再次阐释了兴学校以育人才这一宗旨。

横滨位于日本关东地区南部,是日本第二大城市,在这座城市里,最为出名的旅游景点则是横滨中华街。横滨中华街具有140多年的历史,是日本乃至亚洲最大的华人聚居地。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后,遭到朝廷通缉的孙中山经澳门、香港辗转来到了这里。在组织进步华侨和留学生成立兴中会日本分会的同时他还积极建议当地华侨兴办华侨学校。

张岩松(山手中华学校校长):因为他的想法里边要教育救国,希望横滨华侨能创办华侨学校,那么后来就是以横滨兴中会为主要力量,大家号召横滨华侨创建了我们这个学校,当时学校的名字叫做横滨大同学校,那这个也是世界第一所近代华侨学校。

解说:山手中华学校建校之初,即秉承孙中山先生教育救国的理念,在教授华侨子弟先进的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兼具对中华历史文化知识的培养。

张岩松:如果从理论上来讲的话,我们把它叫做民族归属感,就是说作为一个海外的华侨华人,他对自己的祖国或者是祖籍国是怎么认识的。那我举一个小例子吧,就是讲一个小故事,几年前我在学校教中国地理,这个地理课呢,就是要介绍中国的大好河山,那我那一天有一节课就是讲中国的北京。

解说:在这节课上最为吸引同学的是北京的小吃,东来顺、烤鸭一度成为课后讨论最多的话题。

张岩松:第二天,其中的这个学生的一个家长到学校来找我,我以为有什么问题呀,他就这样问说,他说张老师你这节课是讲得很好,那么你讲的这四十五分钟啊比我讲十年都管用,我不太理解这个意思啊,我说你这个是怎么说,为什么,她说那一天啊,听到你讲课以后我的孩子回到家他一定要吃涮羊肉。

解说:这位母亲对张校长说,她和孩子的父亲都来自北京,涮羊肉是他们味觉记忆中最难以割舍的印记,然而她们的孩子在日本出生长大,无法理解涮羊肉其实是父母对祖国的一份情感和故乡的怀念。后来这名学生主动要求妈妈带他回到北京,他想亲眼看一看爸爸妈妈魂牵梦绕的天坛、故宫、颐和园,那一次他还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起吃了一顿真正的北京涮羊肉。在日本关东地区如果一位老华侨可以讲读一口流利的中文,那么他一定是毕业于山手中华学校。

男:就是我七岁念到十几岁,可以念九年嘛,小学六年,中学三年,然后上去才念日本学校。

解说:如果当年孙中山倡导创办山手中华学校是埋下了一颗种子,那么这颗种子已经在当代开花结果。

陈晓楠:1895年从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之后,截止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在孙中山长达16年的海外的革命生涯当中呢,他曾经15次到过日本,累计有9年的时间是在日本度过的,而这其中呢还有7年是以横滨中华街为基地,与陈少白、郑士良还有众多的革命党人聚会、策划、领导历次的革命起义。那现在很多的历史学者都说,日本的横滨是辛亥革命的摇篮。横滨中华街是孙中山海外革命生活居住最久的一个地方,那么时隔百年,我们还能在那找到孙中山的影子吗?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陈晓楠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20:00-20:30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 09: 00-09: 35

          周一至周五 16:15 – 16:50

想看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刘梦瑶 PV080]

责任编辑:刘梦瑶 PV080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2016-11-09凤凰大视野 寻找孙中山(3)开启民智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p0.ifengimg.com/pmop/2016/11/09/b73479c4-8f67-4a9f-b5b4-a23fc84c75f5.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