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司徒雷登:爱美国也爱中国 不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要:从司徒雷登1919年出任燕京大学校长到三十年代初期,燕大迅速发展成为了和清华、北大齐名的高校,然而处于内忧外患之时的中国已经难以让诺大的燕大放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

核心提要从司徒雷登1919年出任燕京大学校长到三十年代初期,燕大迅速发展成为了和清华、北大齐名的高校,然而处于内忧外患之时的中国已经难以让诺大的燕大放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司徒雷登被逮捕,直到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的《停战诏书》正式播发,软禁了三年八个月的司徒雷登,终于恢复了自由。

凤凰卫视9月21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从司徒雷登1919年出任燕京大学校长到三十年代初期,经过短短十多年的时间,燕大迅速发展成为了和清华、北大齐名的高校,这是燕大发展最好的时期,然而处于内忧外患之时的中国已经难以让诺大的燕大放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解说:1930年代后的中国国共两党处于内战状态,蒋介石调集数十万大军先后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五次围剿,与此同时,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扩张步伐。1928年6月4日,日本军人制造皇姑屯事件将张作霖炸死,并对少帅张学良威逼利诱,而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也在争取张学良的归顺。

1928年夏天,在蒋介石授意下,司徒雷登由傅泾波陪同秘密来到沈阳,此前张作霖、张学良父子曾为燕大捐过5000元大洋,对司徒雷登印象良好。张学良向司徒雷登说明了自己的困境,而司徒雷登也向张学良剖析时局,晓以利害。之后不久,南京方面与张学良达成协议,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归属南京中央政府。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两年后的1931年9月18日,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短短四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本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民众抗日情绪高涨,而师生们更是走出校门举行抗议活动,作为校长的司徒雷登也参加了。

九·一八”事变后 司徒雷登带头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蔡公期(燕京大学41级学生):1931年“九·一八”日本侵占了我国广大的东北以后,他作为燕大的校长,带领全校老师和学生600人在海淀城府游行示威,他带头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这给我们学生做出了榜样啊。一个外国人,校长,我看没有第二位校长这么做的。

 丁磐石(燕京大学44级学生):司徒雷登亲自参加游行了,鼓励燕大学生坚决抗日,当时燕大学生啊,要想到抗战大后方或者到延安给资助。

解说:1933年在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背景下,中日两国军方签署了避免战争进一步升级的《塘沽协议》,协议激起了许多民众和学生的愤怒情绪,他们认为在这事实上承认了日本占领东三省和热河的“合法性”。北平部分学生决定联合南下请愿示威,一向积极参与爱国运动的燕大学生也宣布罢课,汇入南下请愿的队伍。然而对于南下的这一举动,外籍教授强烈反对,南下请愿团出发后留校的学生与外籍教授对峙,不让他们开课,闹得不可开交。

蔡公期:中国教授和外国教授,以美国教授为主的,两个对立的意见,中国教授全支持学生罢课派代表去到南京请愿,美国教授全不支持,说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应该来学校上课,不应该罢课,谁也说不服谁,急电在美国的司徒雷登。

解说:而此时的司徒雷登正在美国为燕大募款,对学校的情况一无所知,他在大洋彼岸收到了一封紧电,回中国途中司徒雷登心情沉重。

蔡公期:到上海一下船,接他的人他首先问这次请愿咱们燕大的学生去了没去,接他的人说去了,于是坐火车回到北平,开全体教师大会。

解说:礼堂里挤满了师生,司徒雷登走上讲台,沉默了近三分钟,最后他开口了。

蔡公期:他说假如我们没去,那证明我们的教育的失败,就这一句话所有的外国教授全服了,就你办学目的为什么呢,你办学目的不光是传授知识啊,做人呐,爱国啊,大事上不能够含糊啊。

解说:当说到这句话时司徒雷登的脚尖一再踮起,五十八岁的老人眼眶中潮润着,而在场的中外教授和学生无不为之动容。1935年在中共地下组织领导下,“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以抗议日本暗中策划的华北自治阴谋,燕京大学学生在寒冷的北风里徒步向西直门进发,而这次学运的领袖之一就是后来曾任中国外长的黄华。

何理良(中国前外长黄华夫人):学生有抗日救亡的行动,司徒雷登是支持的,一些学生因为被国民党的军警抓捕了以后,投入监狱,那么司徒雷登先生也大力地进行解救。

燕京大学历来是左翼学生的大本营

沈建中(杭州司徒雷登故居纪念馆研究员):燕京大学历来是左翼学生的大本营,在1936年“一二·九”的学生运动中燕京大学是起了前驱的作用,以前人家读书都是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的学生起作用,其实燕京大学作用更大更大,燕京大学的地下党的势力很强的,为什么强啊,因为司徒雷登燕京大学教育方针跟那些国民党的学校还不一样啊,它比较宽容。

解说: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发动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放弃剿共,一致抗日。事变后,国共两党暂时放弃前嫌,共赴国难。就在西安事变前后作为燕京大学新闻系教授的埃德加·斯诺开始了他前往延安的传奇旅程。埃德加·斯诺不会中文,燕大学生黄华就成为他看中的翻译人选。不久燕大的《燕京周刊》连续发表了斯诺的《毛泽东访问记》等文章,这些文章汇成为《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使人们第一次看到了传说中的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等军事领袖的形象。而陕北红军和苏区生活成为燕大公开谈论的话题。

蔡公期:只有在燕大它可以看斯诺的《西行漫记》,就是《红星照耀中国》,这些在燕大它是图书馆公开的,图书馆里都有马恩列斯的这些著作啊,《资本论》什么的,大家都可以随便借阅。

男:斯诺上陕北是司徒雷登同意的?

蔡公期:他同意支持的。

丁磐石:这个燕园的学生可以听什么,听这个西方美国的广播,可以听重庆、延安的广播啊。

蔡公期:他主张中国实行民主,主张组成联合政府,国共双方要合作,共同抗日,这是他一贯主张的。他有他反共的一面,他不赞成共产主义的一面,但是他觉得中国要和谐,要安定,要团结,这是他一贯的主张。

陈晓楠: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燕大所在的北平被战争阴云笼罩,战事临近,北平的清华、北大等等院校都已经迁往了国统区大后方,而燕大校长司徒雷登呢,也在考虑要不要迁校,踌躇之时,司徒雷登和美国同事高厚德进行了一次谈话,高厚德就建议燕大呢不必搬迁,他用圣经当中耶稣的遭遇做比喻。他说为了传道,耶稣并没有逃出罗马人的统治,而是在压迫当中继续他的事业和使命,高厚德认为燕大继续留在北平会为华北的年轻人提供很是匮乏的受教育机会。作为基督徒,他认为并且提醒司徒雷登,为真理和自由献身远比为国家献身更有意义。高厚德的建议呢,使司徒雷登校长做出了不迁校的决定。

解说:1937年7月30日,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把司徒雷登从梦中惊醒,他走出住所发现附近的居民正跑向燕园,燕园成为了避难场所,因为此时美国星条旗被升起在了燕大校园里。

夏自强(燕京大学47级学生):这个时候由于美日还没有开战,所以司徒雷登还选择能够继续留在沦陷区。

傅海澜(司徒雷登助手傅泾波之女):有的学院日本人就给关了,也没人敢讲什么话,那么燕京大学那个时期是美国的,他拿着美国的,挂上美国旗子,所以日本人不能进他的学院来侵略。

丁磐石:因为是美国的地方啊,美国(的地方)不能随便进,但美国人抗议呀,当时是我亲自经历的,(日本人)把燕大围了三天,不敢进校门呐。

夏自强:这样呢,对于这个整个沦陷区的学生来讲也有好处,所以整个沦陷区中间还保留着一个不受沦陷的一块小土地。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陈晓楠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20:00-20:30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 09: 00-09: 35

          周一至周五 16:15 – 16:50

想看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李宜晓 PV079]

责任编辑:李宜晓 PV079

  • 笑抽
  • 泪奔
  • 惊呆
  • 无聊
  • 气炸
2016-09-21凤凰大视野 知是故人来——司徒雷登在华50年(三):囚徒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p0.ifengimg.com/pmop/2016/09/21/e93ae54d-e518-4990-9024-e89d49abbcfc.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