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徐悲鸿对齐白石的这句评价 后来成了中央美院的校训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齐白石给了中国艺术的鲜活气,他的诗、书、画、印、山水、花鸟、人物、工笔、写意,无一不通,是中国艺术集大成者。他笔下那些生发于内心成于笔下的花花草草虫虫太美,只是纸上的它们,没有了悦耳的鸣叫,

核心提示齐白石给了中国艺术的鲜活气,他的诗、书、画、印、山水、花鸟、人物、工笔、写意,无一不通,是中国艺术集大成者。他笔下那些生发于内心成于笔下的花花草草虫虫太美,只是纸上的它们,没有了悦耳的鸣叫,白石老人感慨“可惜无声”。

凤凰卫视8月27号《文化大观园》,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他传世作品过万。

王鲁湘:上面展开翅膀的这个蛾子,太绝了。

解说:他人生近百。

吴洪亮:他一生其实我觉得就是性情中人。

解说:画如其人。

吴洪亮:我要按照我的来,我行我道。

齐白石的画内容太丰富 要拿着放大镜看

解说:放大放大再放大,它们不是标本,不是照片,就是比例稍大于真实昆虫的画,作者是中国艺术史上,首屈一指的画家齐白石。大多数人知道他画的虾活灵活现,却不太了解齐白石的草虫作品也堪称奇绝。北京画院,齐白石作品的最大藏家,“可惜无声”展览正在进行时。这些小蜻蜓,小蜜蜂,小蟋蟀,他们是齐白石老人留给世人的不朽的生灵。老人自己也对其中的很多作品心爱至极。那些生发于内心成于笔下的花花草草虫虫太美,只是纸上的他们,没有了悦耳的鸣叫,白石老人感慨“可惜无声”。

王鲁湘:其实啊就是画昆虫中间呢,我觉得最难画的是蝴蝶的翅膀,尤其是蛾,飞蛾的翅膀。

吴洪亮:对对对。

王鲁湘:因为它上头带粉,带毛。

吴洪亮:对,就是绒毛感怎么呈现。

王鲁湘:而且这个绒毛,还微微的带点光的这种。

吴洪亮:哎,有反光。

王鲁湘:有光在上面闪闪烁烁的感觉,这个真是绝活了这是。

吴洪亮:是是是,所以这一手应该说,是齐白石的所谓尽精微的极致的作品。

王鲁湘:哇,这上面展开翅膀的这个蛾子,它那个身子和翅膀之间的那种关系,哇,天呢,这个太绝了。

吴洪亮:所以这类的作品一定要细观拿着放大镜去看,能看很久。

王鲁湘:能看很久。

吴洪亮:因为内容丰富。

王鲁湘:对。

解说:蜻蜓快要飞出纸面,蚂蚱也要蹦起来,蜜蜂着急的奔向花蕊,有人说白石老人心里住着一个看蚂蚁搬家,抓蛐蛐,逮蚂蚱,捕蝴蝶的顽童。齐白石,1864年1月生于湖南,1957年9月死于北京,世寿九十余岁。

王鲁湘:这张我特别喜欢,而且这张好像是个代表性的作品,在很多地方出现过这张。

吴洪亮:精品,我们还做过高仿,精品。这个扇面太棒了。

王鲁湘:太绝了。它对比非常强烈,是吧,这个浓墨的两个这一个枯荷的莲蓬,然后淡墨构成的这个秋水,然后在这个地方画一个几乎是这个浮雕状的这种蜻蜓。

吴洪亮:对,蜻蜓。其实扇面是很难很难画的。

王鲁湘:很难画。

吴洪亮:一个是构图,它很复杂,你怎么去处理曲线和直线的关系,你看他这种曲线和直线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呼应关系,再有扇面的纸啊,跟一般的宣纸还不一样。

王鲁湘:它不平。

吴洪亮:它即不平而且它不洇,它还不太着墨,所以怎么样把这个力道画成这样,那就叫吃功夫了。

王鲁湘:对。当然一般的观众会把注意力,注意到这一只蜻蜓上头。

吴洪亮:嗯,红色的蜻蜓。

王鲁湘:特别注意看这个蜻蜓的翅膀,是个半透明的。

吴洪亮:是。

这句话是古人治学的最高境界 也是创作的终极追求

王鲁湘:所以翅膀底下盖着的蜻蜓的身子,和蜻蜓那几个腿的颜色,和露出来的颜色是减个半调。

吴洪亮:对对对,有差异的。这个在齐白石之前,我们真的没见过这样的一个画法。

王鲁湘:这就是尽精微的典型了。

吴洪亮:观察,对对。

解说:画坛千里马又兼伯乐的徐悲鸿,评价齐白石的画,“尽竞微至广大”,徐悲鸿非常敬仰齐白石,他曾多次恳请齐白石担任国立北平艺专的教授,木匠出身,仅上过半年私塾的齐白石,自人不配,屡屡拒绝,后来,徐悲鸿几次去敲齐白石的家门,齐白石勉强答应,为了打消他的顾虑,徐悲鸿偶尔会亲自到班级给齐白石做助教,后来徐悲鸿对齐白石评价的“尽精微至广大”成为了中央美院的校训,这句话言简意深,是古人治学的最高境界,也是很多艺术大师创作的终极追求。但是齐白石则对自己的创作有一种最质朴的态度,他说过我绝不画我没见过的东西。显然,老人对这些小虫小草小家伙太熟悉了。

今天我们看这些作品,会有一种恍若回到童年的感觉,对齐白石老人而言亦是如此。画这样的画,无异于一遍遍重温童年,回到人之初的那份澄明,哪怕那时他家境一贫如洗,读不起书,买不起画纸,除了吃饱饭不敢有更多奢望。

吴洪亮:应该说齐白石的草虫,是跨越了很长时间的。甚至在北京画院收藏的这批草虫,有一大部分,我们初步的感受,因为没有提拨没有盖章,其实差不多在60岁左右画的,而我采访齐白石家人告诉我的更极致的一个岁数,可能差不多70多岁,齐白石戴着两副眼镜,加放大镜一起,还在偶尔为之,所以他经常也会写一些关于他画草虫,或者精细的这些水族,比如小虾的一些提拨,比如老眼写生,比如说手持细笔,僵持细笔,这样的词句,是在他的画上是有的,可见他在作,但是并不一定那么多了。

王鲁湘:对对对,越晚越困难了,老眼昏花了。

吴洪亮:对,他已经比一般人,要迟暮很多了。

王鲁湘:对对对,亏得他身体好。这张画没有落年款,从风格看大概应该什么时候。

吴洪亮:我觉得应该在七十岁多,七十多岁吧。

王鲁湘:充满着一种青春的朝气是吧。

吴洪亮:对对对,他青春期来得晚。而且那个时候他还很多想法。

王鲁湘:所以齐白石的青春期跟我们一般人不一样,他青春期往后要推三十年,甚至四十年。

吴洪亮:是是是,所以六十岁还画工笔草虫。

王鲁湘:还画工笔草虫,七十多岁还得子。

吴洪亮:还得子,齐良末,现在还在。

王鲁湘:还在。

吴洪亮:所以难得。

王鲁湘:齐白石的青春期跟一般人不一样

解说:今天我们谈齐白石,把他当做励志对象,少不了说到他的大器晚成。四十多岁前,他就是一个湖南乡间的木匠,后来又靠画画养家糊口。当然,如果不是他有天赋,刻苦好学,性情敦厚,有人缘,那么他就走不出湖南乡野,成不了名贯中西的齐白石大师。

王鲁湘:为什么二十世纪,齐白石这样一个湖南民间,真正是一个农民出身的画家,怎么能够在二十世纪的,这样一个文化的大环境里头脱颖而出,而且得到各个方面的人士的一致的这个认可和点赞呢?

吴洪亮(北京画院副院长):的确是个奇迹,而且他这个奇迹可能还不仅仅跨越了,所谓的我们习惯说的中国美术史,甚至是打通了一个中西的关系,我给您举一个特别小的例子,我前两年有一次偶然机会去希腊,那么我去拜访希腊的雅典卫城博物馆的馆长,当然他是研究古代的西方文明的一个专业的学者,那我就拿了一本齐白石的画册给他,他不知道谁是齐白石,但他一打开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他说这是现代艺术,当时最让我惊艳的,恰恰是他直接把齐白石的创作的时间,和他的风格,固定在一个全球逻辑的二十世纪初的现代艺术发展的状态下,也就是说,也许齐白石自己不是主观地去追求,而是客观的他成长的过程中,恰恰进入了一个二十世纪,一个全球逻辑的视野里。那么这时候我们回看,像您说的一个乡间成长的齐白石,他有他的一套审美的体系,从中国民间而来,但他又追求当时中国的文人画的系统,而他又赶上了一个中国变革的时代。那么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他是否是不自觉地去找到了,他自己的那条所谓的“寂寞之道”,而这个“寂寞之道”的艺术的创作,他有他自己的标准,但是他被认知的那个标准,我觉得也许有他的偶然性,也许有他真的叫命好。

解说:1917年5月,齐白石53岁,他为了躲避家乡匪患,在友人的劝说下北上京华,起初他的画作少有人问津,靠卖画养家的齐白石备受打击,1919年他写下了一个誓言,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从此齐白石越发精进,而日后他在北京得到肯定的,首先是他的虫草画。他传世作品过万。

王鲁湘:上面展开翅膀的这个蛾子,太绝了。

解说:他人生近百。

吴洪亮:他一生其实我觉得就是性情中人。

解说:画如其人。

吴洪亮:我要按照我的来,我行我道。

解说:北京画院曾请昆虫专家来给齐白石老人的昆虫做鉴定,发现其中既有南方独有的,又有北方常见的,可见齐白石笔下“尽精微”的作品不是靠标本,很大程度是凭借记忆。齐白石自己也曾说过,他画草虫无需写生,也无需照本即可信手拈来。当然这样的能力来源于他对描摹对象长期,持久而又细致入微的观察。

王鲁湘:那个老爷子活九十多岁,画了一辈子的画,写了一辈子的字,包括刻了一辈子的章,是吧。在1949年以前,基本上没有过任何我们现在所说的,这个宏大叙事的东西。

吴洪亮:对。

王鲁湘:是吧,他好像一直在他的艺术创作中间自觉地保持和这种所谓的宏大叙事的东西的一种距离。然后都是非常微观的,这个甚至是活在某种放大镜和显微镜下的,去放大那一种低级的,那些所谓的生命。

《文化大观园》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王鲁湘【主持人专区】

首播:周六 12:00-12:30 

重播:周日 06:15-06:45 09:45-10:15

      周一 00:15-00:45 04:30-05:00

想看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李宜晓 PV079]

责任编辑:李宜晓 PV079

  • 笑抽
  • 泪奔
  • 惊呆
  • 无聊
  • 气炸
2016-08-27文化大观园 齐白石的微观世界(上)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p0.ifengimg.com/pmop/2016/08/27/b42eef11-08b8-462d-ad5f-3b0ed14268d9.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