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知青下乡时怕父母成分给自己丢脸 不让父母送行


来源:凤凰卫视

凤凰卫视5月16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到边疆去到北大荒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当年这句口号短暂而有力地节奏,在当年上山下乡的大潮当中选择来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的那些。1978年12

 核心提示:北京知青王舒平回忆在准备下乡走的时候他就提前嘱咐过爸爸妈妈让他们千万不要去送,那时候好像他们没有这个送的权利,觉得如果去了可能会给自己丢脸。

凤凰卫视5月16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到边疆去到北大荒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当年这句口号短暂而有力地节奏,在当年上山下乡的大潮当中选择来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的那些。1978年12月间,当时众多的打算北上请愿的知青就是在这,其实在这里要寻找知青的坟墓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找到的就是这样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如果说此刻我对自己10年前的样子都已经感觉有一些陌生,那么10年前我们《凤凰大视野》在拍摄知青系列的时候,跟随他们的脚步去寻找到的那些个属于他们的青春,对于这些已经年过半百的人们来说,恐怕会更加遥远吧。在那几年的拍摄当中,我们先后接触采访了几百位知青,那一代人不管现在是花甲还是古稀,他们共同的名字似乎永远被定格在了他们的青春期,就好像青春从未离场。我们这周的《凤凰大视野》要回望的依然是他们,在2005年,我们拍摄了云南知青和北大荒青春记事之后呢,我们又去到了新疆、内蒙、海南,从黑土地到红土地,从森林到海岸,有人跟我们说青春无悔,也有人说他们早就把肠子悔青了,而当现在我们再把所有拍摄到的这些素材重新聚合起来,再一次进入到那些相似度极高的故事的时候,摆在我们面前的这场巨大的说不尽的青春,最终该情归何处呢?

成都知青:想去开拖拉机 创造性生活吸引我

解说:我们总是被这样的歌声和舞蹈带进他们的青春,那还是2004年初秋,我们最先接触到的就是这批去云南建设兵团的知青,这个成都市区废弃的厂房,被他们改造成一个名为“歌友之家”的俱乐部,每周三这里都有一次知青聚会。

陈晓楠:现在再跳原来那些舞蹈,最大的感觉是什么?

男:愉快。

男:愉快高兴。

陈晓楠:还有什么。

男:还有一个就是重新发育。小的时候,小的时候没有发育,这一下一跳就发育了,就有个感觉就是长大了,又一个感觉长小了,大小只要幸福人就是快乐,如果我们永远往后头看的话,这个人就很悲哀了,我们从前头看。

唐荣惠(成都知青):我们的人生挺丰富的,比如说像现在我们这么快乐地在这唱歌跳舞,很多年轻的人他们不理解,他们觉得你们那么年龄那么老了,而且也不是个个有钱,也不是什么有车有房的人,你们干嘛那么快乐啊,我们就觉得因为经历了那段苦难,我们就觉得现在就已经比那个时候快乐多了,我们就觉得现在很快乐,我们也就很珍惜这份快乐。

解说:到底是怎样的生活造就了这样的快乐,为了寻访当年的知青,在2004年末,摄制组奔赴西南去捡拾他们当年在云南这片红土地留下的青春记忆。

陈晓楠:这么多年以后,你再踏上那一片土地,是什么感觉呢?走上那些田地。

张清聪(成都知青):首先想亲近它,想亲近它,就想像的是我到那块土地,我想亲吻那块土地,但一旦到那个土地我就真的躬不下身亲吻那片土地,我想逃离那块土地。

解说:张清聪是1971年初中毕业去云南建设兵团的成都知青,现在是成都市小有名气的艺术家。

陈晓楠:当年你是什么动机下的乡啊当时。

张清聪:当时还没想到当画家,当时已经在喜欢画画,当时想的是能到农场吧,当一个开拖拉机的就很了不起,这么一个工作了。

陈晓楠:就画家那时候在你印象里,比拖拉机手差远了。

张清聪:因为拖拉机手是一个人人都羡慕的一个工作,画家那个时候感觉到是一个个人的理想,像尤其苏联的影响,开拖拉机开到荒原上,就充满了那种对新事物的向往之外,还有一种年轻人要干一番大事业,什么大事业不清楚,就是开垦荒原,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种创造性的生活吸引你。

50多万中国青年进驻北大荒 群情热血沸腾

解说:不仅是云南边陲,地处东北的北大荒同样在等待着将要来到的50多万年轻人来做一番大事业,上世纪50年代末,随着中苏关系的不断恶化,军队着手大量接收改造边疆农场实行军事编制,以此储备一个庞大的准军事力量,这让北大荒在革命青年的心中又被附上了英雄主义豪情。

杨南莺(北京知青):有一种革命的英雄主义的那个激情在内心里头涌动。

蒋巍(哈尔滨知青):直到到那里,那个地方还不叫什么农场,叫什么独立一团,什么几连几排,然后离的黑龙江又那么近,对面就是俄罗斯,就觉得就是要打仗了,就是要解放莫斯科攻克华盛顿世界革命。

杨南莺:哎呀,太向往了。

马元湘(北京知青):群情的那个热血沸腾。

陈美英(北京知青):你底下恨不能马上就那,甚至马上我就想走。

蒋巍:我那时候就是一柄火炬,一杆战旗想怎么烧就怎么烧。

解说:1968年12月2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预告,将广播毛主席最新指示,成千上万中国人虔诚地守候在收音机旁等着聆听毛主席的声音,当天毛泽东发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高指示,一场牵动着亿万人口千万家庭的青春大迁徙由此展开

女:在我们列车上有一个特殊的集体,他们是新疆建设兵团回沪知青回访团的53位老知青,这次回家是他们的一次回归之梦,40多年前,他们怀着保卫家乡建设祖国。

解说:又是这样的歌声,只是在2008年的时候,它带我们去追寻的是当年这群年轻人留在大西北新疆建设兵团的生命痕迹。

纪录片《军垦战歌》:

在塔里木已经有了十几万亩桑园,可以期待在不很长的时间内,它将会成为祖国新的蚕桑生产基地。

解说:这部当年影响巨大的纪录片《军垦战歌》配合着现实世界大张旗鼓的动员激荡着年轻人的心。

纪录片《军垦战歌》:

充满着青春的活力,这里既有辛勤的劳动,这有收工归来的愉快。

解说:朱静华就是1963年7月。

朱静华(新疆原农一师14团知青):我就是7月1号在文化广场里面,我听了王震的报告,他怎么说呢,就是放着这个新疆的电影,新疆的葡萄吐鲁番的葡萄,然后呢他给我们讲的这个远景规划,还讲的新近的生活,他亲口跟我们讲的,他说新疆是个好地方,那边的牛奶吃不完,但是呢主要的说你们这些人去了以后,就是新疆建设兵团的骨干分子,靠你们把新疆建设兵团怎么怎么建设好。

余加安(新疆原农二师34团知青):那是新疆的工作组,来了几个工作组,组织图片展览实物展览“我们新疆好地方”,整个看上去那确实,新疆确实是好地方,辽阔的草原,骏马奔腾的看着。

毛国胜(新疆原农一师后转农三师知青):甚至于说这个好像新疆蔬菜不多,这个肉类很多肉是敞开吃的,你们要多带一些茶叶去,肉吃多了以后不消化,那最后到了那里以后,别说肉了是不是。

女:知识青年在老战士的带领下,艰苦奋斗创新业,披荆斩棘建胶园,决心在祖国边疆滚一身泥巴。

解说:边疆这个词对那个时候的青年一定是有魔力的,也许只有它的遥远和神秘才能为想像力提供足够的空间,对于奔赴海南的知青,当时祖国的橡胶事业与他们更是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胡向东(广东知青):那个时候祖国发展要橡胶事业,那时我们的橡胶都是靠进口的嘛,为了解决就是当时是为了解决,那个结束那个橡胶进口的历史。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陈晓楠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20:00-20:30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09: 00-09: 35

想看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马焕青 PV074]

责任编辑:马焕青 PV074

标签:知青 农场 北大荒 英雄主义豪情 贫下中农 出身

2016-05-16凤凰大视野 中国知青民间记忆(一)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p0.ifengimg.com/pmop/2016/05/16/aac01d07-375a-482e-b41b-9e7e2b3d8614.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