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小三线”青春记忆 建设者撤离安徽遭挽留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战争的阴云渐行渐远,国内的形势呢也有根本的改变,国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当中,小三线的国防工业企业就面临着比其他国有企业更大的困境,交通不便信息也不灵,使得这些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当中,处于很不利的地位,也制约着这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核心提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战争的阴云渐行渐远,国内的形势呢也有根本的改变,国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当中,小三线的国防工业企业就面临着比其他国有企业更大的困境,交通不便信息也不灵,使得这些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当中,处于很不利的地位,也制约着这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凤凰卫视10月2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小三线建设受国际形势影响 加班加点成常态

陈晓楠:1965年11月13日,毛泽东在天津考察的时候询问当地的负责人,大三线建设小三线建设会不会浪费,地方负责人回答说不会的就是敌人不来,从经济建设上来讲也是有用的,毛泽东听了很满意,而事实上三线建设一直受到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从1946年开始到1980年,三线建设在断断续续的16年间有两个高潮,分别是在北部湾事件之后的1965年到1967年间,还有就是中苏珍宝岛事件之后的1970年到1971年。

解说:时间紧任务重,是当年经常听到的一个词汇,尤其是在小三线建设的高潮时期,对于小三线建设者来说,加班工作似乎是一种常态。

徐梦梅:因为我们搞的是军工厂,是40火箭弹,那时候就是感到我们这个工厂,直接和前线休戚相关,所以说呢我们的军品上面是指令性的生产,要多少干多少,工人其实都是很努力的。

许汝钟:那时候后来呢,领导也关心我们职工,采取什么办法呢,给工人的职工怎么样想办法创造条件,回去探亲呢,允许他们加班,加班以后到春节给他们放长假,哪个车间完成好的,任务完成了可以提前走。

徐梦梅:有时候这个月如果给你任务,任务来不及了,大家都加班加点,加班加点,而且那时候没有加班飞,你加班了就给你吃点半夜餐。

解说:徐梦梅当年在浙江临安的上海小三线协作机械厂,这是上海小三线在浙江的唯一的一家工厂,他在厂办做秘书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徐梦梅创作了一部反映小三线建设的文学作品。

徐梦梅:写的题目叫《脉搏》,它的故事的原形就是我所在火控车间生产40火箭弹,它的背景就是我们生产40火箭弹,那是在珍宝岛事件的时候,我们用100发40火箭弹,把苏联的坦克打进了乌苏里江嘛,这个故事背景,《脉搏》就是我们讲我们后方小三线工厂的生产节奏,与前方的战事同脉同呼应,感受到战争或者备战备荒的脉搏是这个感觉就这么些。

解说:后来这篇探索性的小说被收进了一本名叫《忻山红》的书里,这本书所收录的所有文章都是小三线建设者自己创作的关于小三线的故事。

徐梦梅:忻山红是一个人名,是小说一个主人公的名字,因为他们感到这个忻蛮好,忻和新旧的新谐音同音,忻山红表现我们小三线是一片新气象,特别是每年春天现在的季节,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它是反映小三线比较振奋,比较生产上生机盎然的那种感觉。

刘金峰:这边三棵树它很有意义的,当初三线建设的时候有一个口号,叫扎根三线希望职工来了以后就扎根在这里,这三棵树是当时的厂里的军代表和厂里的领导,专门从上海大概在1973年1974年的时候移植过来的,现在已经长得很茂盛了,这三棵树当时是从上海过来的,三线职工他们心灵的寄托,看到这三棵树他们想到自己的家乡。

解说:刘金峰是上海光明机械厂的三线二代,这个工厂所在的安徽绩溪有十几家从上海迁建过来的小三线企业,随着企业在绩溪当地的建设和发展,上海人给这个皖西的小城市带来了不少的变化,甚至让绩溪拥有了小上海的雅号。

汪福琪:上海人在绩溪有十个厂,十个单位人数比较多,假日的时候上街街上到处讲上海话的,这是一个是人数,第二个呢这里的人学上海话,学上海人的生活习惯,所以这里出去的就是三线厂旁边的农民也能讲两句上海话,也能把上海人衣服那个格调穿出来,所以称为小上海。

解说:小上海自然得有小上海的风范,就连张观根这样的绩溪本地人偶尔也能说上几句上海话,不过他的上海话也属于现学现卖,并不怎么地道。

张观根:当时上海话不会讲,好多上海人普通话也听不懂,当时好多上海人普通话都听不懂,只能听得懂上海话,临时我爱人教给我几句话,她那个师傅叫奚关发,奚就是奚美娟的奚,关心的关,发是发展一个发,奚关发告诉我奚关发,请侬把钥匙交给我,请你把钥匙交给我,谢谢你,没事到我家来玩玩,这么几句话,这几句话应该分两段讲,第一句话的话应该奚关发,请侬把钥匙交给我,这是第一段话,钥匙拿到手以后,再然后讲谢谢侬,没事到我家来玩玩,这两段话,我一路上背书样子背到厂里去,我找那个奚关发以后呢,我就一口气就讲完了,奚关发请你把钥匙交给我,谢谢您没事到我家来玩玩,我讲了两遍,他还听不懂什么意思,这上海话也蛮难学的。

陈晓楠: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战争的阴云渐行渐远,国内的形势呢也有根本的改变,国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当中,小三线的国防工业企业就面临着比其他国有企业更大的困境,交通不便信息也不灵,使得这些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当中,处于很不利的地位,也制约着这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徐有威(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到了1970年代末的话,国际形势发生巨变,我们过去1960年代中期,要搞的三线建设的国际国内背景不一样了,中央当时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中央就决策,对三线建设进行调整改造。

建设后期军工任务受限制 建设者面临人生选择

解说:时光荏苒,岁月的变迁令一大批三线企业逐渐失去了竞争力,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关卡,当时的历史困境,小三线的建设者都有着各自的真切体验,当年那段难熬的日子仿佛近在眼前。

青国治:干了几年之后,一九八几年以后,确实感到这个地方确实比较苦,经济上比较困难啊,因为啥山区的工资低,其他的福利也低,有些人就想走,想走但是呢,那时候有粮食关系控制住。

杨克芝:因为当时组织不是像现在这样,我想走了是双向选择的,那个时候是单向选择,只有组织选择你,你不可能来选择组织是吧,所以你不能说我说不干了,我就写个东西我说不干,不干你没有工作了,你失去工作了。

青国治:不像现在,你不让我走我自己走,你不给我饭啊到哪儿都能生活,那时候领导不同意你走,你都走不掉啊,你走了你都没饭吃啊,是不是。

解说:小三线建设后期,大部分军工任务下降,由于小三线企业地理环境等自身条件的限制,民用产品又无法大规模生产,员工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面对着工作了十几年的环境,山沟的单调与乏味再次成为了职工们的一大痛楚。

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 

点击关注官方微博@凤凰卫视官网,更多精彩内容实时掌握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陈晓楠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20:00-20:30

[责任编辑:姜天骐]

标签:小三线 上海

2015-10-02凤凰大视野 千山红树万山云——“小三线”青春记忆(五)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5/10/02/9dcee40d-ec5e-4c94-b98b-17ddcd031146.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