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小三线”青春记忆 山沟里的甜蜜爱情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由于小三线建设,大多都是军工生产,三线工厂的人员和组成,按照生产的需求自然是男职工多,女职工少,用当年山沟里的工人们,调侃的话语来说,那就是“狼多肉少”,因此随着三线建设的逐步深入开展,男女比例失调情况日渐暴露,青年男职工找不到对象的问题,也愈来愈突出。

核心提示:由于小三线建设,大多都是军工生产,三线工厂的人员和组成,按照生产的需求自然是男职工多,女职工少,用当年山沟里的工人们,调侃的话语来说,那就是“狼多肉少”,因此随着三线建设的逐步深入开展,男女比例失调情况日渐暴露,青年男职工找不到对象的问题,也愈来愈突出。

凤凰卫视9月30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小三线建设条件艰苦 与外界联络靠书信

陈晓楠:在之前的两集的节目当中,我们反反复复会听到一个词叫山沟沟,那是小三线建设者们所处位置的真实的写照,这种地处荒野,再加上相对封闭的环境,对小三线参与者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大概只有身处其中,才能够更为深刻的体会,曾有三线人用洞中方数月,世上已千年来自嘲,这些进山的建设者们,当年呢,大多正值青春年华,恋爱与婚姻,成了他们安定下来之后,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而今天我们就来听一听,这当年的恋爱故事,以及他们那个时候的婚姻观。

解说:小三线的建设者,大多都是上个世纪60年代中后期进山的,而当年的通讯状况决定了这些人与外界的联络,只有唯一的一种方式。

张观根:写信,那个时候都是全靠信,电话也不好打,写信,通信来往,一个月一次。

解说:两地书,恩爱情,每月一封的期盼,回信时的斟酌,浓浓的甜蜜,全都融化在了字里行间,如今在键盘年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恐怕难以想象这份朴素的情感,小三线建设者对于信件的珍视程度,张观根有一个亲历的故事。

张观根:所以我们当时对于这个爱人的信特别珍惜,当时我们大学生,我们同时分配去的大学生,其中有一个同学就是上海人,那一次我们到外面去玩,身上没带纸,到地上大便了,他就掏出两样东西出来,给我们看,一封是老婆来的信,一边是口袋里两张五块的人民币,他说用哪一个来擦屁股呢,结果他考虑了半天,决定用两张五块钱的纸来擦屁股,而把老婆的信留下来了,老婆的信留下来,可见当时夫妻分居两地,爱人的信是很重要的。

解说:在当时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三十块钱的日子里,两张五块钱人民币的价值自然不言而喻,分居两地的思念,爱人的信笺成了百读不厌的精神食粮,徐梦梅1970年从上海到浙江,参加小三线建设,在他的记忆里,小三线厂的男职工工作之余,都有一项特殊的爱好。

徐梦梅:那么我们有些男职工他们下了班以后呢,就会经常跑到女宿舍去跟她们聊天,替她们打水,打开水啊,替她们凑近乎,那很多,慢慢熟了以后,会取得一些理解或者结成对子。

解说:徐梦梅所在工厂名叫上海小三线协作机械厂,位置在浙江西部大峡谷的临安线里,环境也是相当艰苦,当年工厂里主要也是一帮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连谈恋爱都保持着一种上海的情结。

徐梦梅:那时候我们人谈恋爱,都叫到浦东去,走浦东,因为那时候隔着一条河,一条河,叫到浦东。

记者:跟上海的浦东一样。

徐梦梅:一样,叫到浦东去了。

记者:到浦东区了,就是谈恋爱去了。

徐梦梅:对对对,或者和那些女职工去聊天去了,我从来没去。

解说:从来不去女职工宿舍的徐梦梅,却也同样是在工厂找到了自己的亲密爱人,用徐梦梅的话,在浙江的深山老林里待了16年,这是他最大的收获。

徐梦梅:他们说我是傻小子有傻福,我傻小子有傻福,我找到我的太太这也是种偶然,我也比较单纯,也没有跑这个浦东,人长的也不太难看,再加上代表团员去领奖,可能这几个要素,就是她对我有好感,于是她就写信给我,我们就这么认识了。

山沟里的甜蜜时光 感谢小三线厂赐予缘分

解说:认识之后,徐梦梅与他的爱人经历了三线人典型的恋爱过程,当年工厂里一个星期只有一天休息,周日的空闲时光就成了他们恋爱的甜蜜时刻。

徐梦梅:我们就是谈恋爱那时候,就是星期天有时候可能会到那个岛石,离我们12里路的一个小镇上,去吃碗面,然后再走回来,就是一走,走过去,到岛石,要走一个半小时,走回来再一个半小时,上海我们这么说,踏马路去了,量地皮去了,就一路走过去,很单纯。

解说:山沟里的恋情在平淡中迎来了水到渠成的一天,大部分从上海出去的小三线建设者,都是选择小情侣结伴回到上海,给家人过目,然后再领取结婚证。

徐梦梅:上海拿的结婚证书,在上海办的酒,那时候很简单的酒,然后备了糖到山里去发糖,大多数都是这样。

毛德宝:这个事情毕竟在外地啦,回来还要征求父母亲的意见,因为当时观念跟现在小青年观念不一样的,要听听父母亲的意见,对吧,那么基本上这样子定了。

解说:毛德宝1970年从上海到安徽,参与小三线建设,1974年与夫人在厂里开始谈恋爱,1975年结婚,时至今日40年过去,那份结婚证书在毛德宝心中,依然珍贵无比。

毛德宝:我们是两个小册子,头版是结婚证大红字,翻过来就是毛主席语录,然后就是写了我们的名字,跟谁,什么时候登记结婚,当场把这个结婚证就给我们了,大红章一扣,就给我们拿回来了。

解说:毛德宝和他的爱人今年将迎来他们夫妻的红宝石婚,40年的风雨同舟,荣辱与共,毛德宝很感谢小三线厂,给了他这份缘分,回忆起当年的简单与朴实,依然带着甜蜜。

毛德宝:回来就是发点糖就好了,而且这个糖也不是什么,用红包包的喜糖,就是同学们熟悉的,到台子上一撒嘛,大家吃糖就吃糖了,其他仪式没有的,一点也没有。

杨克芝:那时候你来了,祝贺我们俩成一家人了,送个脸盆,他搞一个钢精锅,是吧,你们两个三个凑一凑,买一面小镜子,上面红油漆一写,就行了,没有现在的送礼啊。

毛德宝:我们自己两个人,两家人家这个有的,她父母亲请到我家里来,亲戚朋友到饭店里边去,当时也很简单的,到饭店里边吃一顿,大家热闹热闹就好了。

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 

点击关注官方微博@凤凰卫视官网,更多精彩内容实时掌握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陈晓楠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20:00-20:30

[责任编辑:姜天骐]

标签:上海 三线

2015-09-30凤凰大视野 千山红树万山云——“小三线”青春记忆(三)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5/09/30/b599add6-bb16-409d-8a75-2d6768c93441.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