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自制的奖章(一)亲历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陈晓楠讲到,1962年在中国西南的边境上,因为领土的争端,中印两国曾经爆发过一场战争,中方史称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在印度的教材当中,电影当中都有着有关这场战争的反思和回忆,而几十年之后的战胜方中国却很少有人再了解这场战争,能说出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就在不久之前因为一则老兵自制奖章的社会新闻,我们采访到了十几位老兵,恰巧他们都是亲历过这场中印战争的老兵,聆听他们的故事的同时,也让我们有了一起回顾这段历史的想法,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用5天的时间和老兵们一起来回顾这场50多年前的中印之战。

核心提示陈晓楠讲到,1962年在中国西南的边境上,因为领土的争端,中印两国曾经爆发过一场战争,中方史称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在印度的教材当中,电影当中都有着有关这场战争的反思和回忆,而几十年之后的战胜方中国却很少有人再了解这场战争,能说出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就在不久之前因为一则老兵自制奖章的社会新闻,我们采访到了十几位老兵,恰巧他们都是亲历过这场中印战争的老兵,聆听他们的故事的同时,也让我们有了一起回顾这段历史的想法,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用5天的时间和老兵们一起来回顾这场50多年前的中印之战。

凤凰卫视6月8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50多年前4000多米高原之上。

嘉宾:很窄的,右面是悬崖。

解说:二十多天生与死的较量,一场必胜的战争却为何如此惨烈?

嘉宾:牺牲和伤亡过后,还剩下了十几个人。

解说:一边是人民战士,一边是职业军人。

嘉宾:举起来也是按当时的说法两军相打,举白旗为号,他要投降。

解说:50多年后中国老兵回忆这场屋脊之战,敬请关注《自制的奖章》,亲历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打响地形对中方不利

陈晓楠:1962年在中国西南的边境上,因为领土的争端,中印两国曾经爆发过一场战争,中方史称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而50年之后的2012年,当年战败一方的印度却爆出了这样一则新闻,在一份名为布鲁克斯·巴加特报告的文章当中提到,50年前的中印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呢,是因为印度方面在1960到1961年间,把错误的边境地图交给了中方,这才导致了1962年中印战争的爆发。这听起来似乎有点离奇,不管真实与否,五十年之后战败方印度似乎一直对于这场战争是耿耿于怀。在这几十年当中,在他们的教材当中,电影当中都有着有关这场战争的反思和回忆,而几十年之后的战胜方中国却很少有人再了解这场战争,能说出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就在不久之前因为一则老兵自制奖章的社会新闻,我们采访到了十几位老兵,恰巧他们都是亲历过这场中印战争的老兵,聆听他们的故事的同时,也让我们有了一起回顾这段历史的想法,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用5天的时间和老兵们一起来回顾这场50多年前的中印之战。

余文杰(54军390团老兵):那个07高地它是原始森林,没得路,一个组里三个人,当时我在敌人那个碉堡跟前去了,到了碉堡跟前去,那几个还在说话被敌人发现了,丢那个手榴弹出来,当时就把几个人炸死了,就把我们那三个人都炸死了。

解说:50多年前,余文杰在中印边境靠近瓦弄方向的一个小山头上匍匐着,身边满是牺牲的战友,和不停飞过的子弹。他们正在经历的就是1962年11月这场中印战争,那场在世人眼中中国轻松大胜的战争,可当时的情况却比想象艰难很多。

余文杰:我们是进攻它是防御,当时那个地形对我们很不利,很窄的,右边是悬崖,左边是开阔地,都是那个树叶很密的,他们选的那个地势选的好,那个地方站不下,我才说的最宽有两米来宽,最窄的有一米来宽,右边是悬崖,那你有时候人掉下去几千公尺高,人掉下去都粉身碎骨。

中方取得克节朗战役胜利印方无视谈判请求

解说:一边是万丈深渊,一边是无法隐蔽的开阔地,不到两米宽的路,这真是无法完成的任务,此时在印军的炮火下,余文杰感觉到自己的心脏开始狂跳,不管他如何大口的呼吸,却仍然很难受。在老兵余文杰这样的描述下,似乎一下子就颠覆了普通百姓对这场战争的理解,为什么轻松大胜的中印战争会如此惨烈呢?让我们把时间再倒回到战争爆发的前几个月。1962年5月中旬,中南海丰泽园内,周恩来、罗荣桓、罗瑞卿一起向毛泽东汇报中印边境纷争的情况,周恩来非常担忧的向毛泽东说道,印军开始把大批岗哨建到我们的领土上,而且是步步前进,不断派出武装巡逻,还向我们战士开枪,局面有一触即发的态势,很难控制。听到周恩来等人的汇报后,毛泽东在屋子里来回踱步,左思右想之后说道,你们应该通过外交途径再努力和争取和平共处,同时再组织一些人作点文章据理力争,造点舆论,而部队要做到不打第一枪,也绝不退让,做到武装共处,以保卫反保卫。

丁克云:当时我不知道要打中印边境,那时候报纸上天天是什么哨所被烧了,什么我们战士被打了,军民被杀了,这种报纸我不知道你知不知道,我们那时候天天看这个内容。

解说: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军委、总政治部下发了关于中印边境军事斗争的具体安排,关于反对印度反对派军事挑衅的政治工作指示,安排好了边防驻军和政治宣传,准备随时应对,1962年10月20日,中印边境战争东段克节朗战役打响,仅仅5天时间战事就告结束,中方大胜,。此时中方提出和平谈判的请求,可是印方毫无反应继续加派兵力,经过第一阶段的战斗后,印军开始对战争有了全新的判断,接下来他们将全力调集王牌部队。

丁克云(丁盛将军之子):前两天我到我父亲办公室坐在那儿看到就有一个文件,咱们现在讲介绍印军第四军,当时给我看的感觉很吃惊,为什么呢?说这个部队类似于打败隆美尔战役的战斗,这个部队有,因为它是英军,英联邦的部队嘛。他是抗日战争中消灭日军十万自伤两万,他是这么一个人,他打日本人也打得很好。

130师遭遇印度精锐军队地形险峻不利于作战

解说:丁克云就是大名鼎鼎的战将丁盛的儿子,丁盛指挥的54军130师也参加了这场战斗,他们的任务就是拿下已经被印军控制的战略要地,位于麦克马洪线东部的重要据点,瓦弄。

丁克云:我当时感觉呦这个部队好厉害,我父亲当时呵呵一微笑,当时这个文件也不该我看,我呢就溜达看着的,我父亲就呵呵一笑,没有说把这个部队怎么样。

解说:和克节朗战役不同,丁盛指挥的54军对手正是印军第4军11旅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丁克云:它是一个旅,印军一个旅,我们是要一个师,一个师实质上它是大半个师,当时到了前线我父亲就说,一了解这个情况,我们优势还有限。

解说:看来战前领导们对于战争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不过高原稀薄的空气险峻的地势,这些确实就是余文杰所在连队遇到的最大麻烦,也是所有战士要面对的困难。

余文杰:结果我们连长就上来了,那个地堡打下来了,结果连长上来就喊我去炸那个敌人的这个战壕。

解说:伤亡还在持续增加,余文杰的连队眼看就要覆灭在这块阵地上了。

余文杰:结果我就把枪拿着挂起,我就被着手榴弹,背着那个手雷啊扔到他们头上去,只有多远呢?只有一、二十来米远,手雷投到那头去,响了,敌人就没闹了,我们连长就认为那个敌人就被炸到了,他就喊我过去冲过去背枪,一冲结果连长冲上去,那个里头的敌人就用机枪扫射,连长冲上去当时牺牲了倒下来了,当时我也在场,那个就一直增人就增加的兵力,已经天亮了还是打不上去,当时我们那个连队牺牲伤亡过后,还剩下十几个人。

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       点击关注官方微博@凤凰卫视官网,更多精彩内容实时掌握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陈晓楠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2002-203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0900-0935

 

中印战争东段提前打响中方向重镇瓦弄前进

陈晓楠:余文杰所在的队伍正是丁盛所指挥的54军130师,而54军这次的战略目标正是中印边境东段的瓦弄地区,因为他们的对手是印军的主力部队,所以战斗一开始就很胶着,而这些情况丁盛似乎在开战之前就已经预料到了,开战之前他踏上到这片土地上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好的苦战的准备,为了确保胜利,他甚至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丁克云:1962年11月16号就抵达前线的,军委决定是11月18号进攻,我父亲决定提前进攻。

解说:战场之上的丁盛完全拿出了当年衡宝战役的劲头,丁大胆的称号出现在了中印边境战场上。

丁克云: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者胜,就像那个韦统泰我去占领对方阵地,我没接到攻击命令,但是我不会再等了我就打,一个指挥员的水平就在这个地方对不对,他敢,他那个敢不是说凭他一股这个,二杆子精神,而凭他高度责任心,对敌我态势整个判断,知己知彼嘛,敌人可以说我看这个文件的时候我父亲已经开始了解这个印军第四军情况了,我在看时已经是什么时候了。

解说:11月16日中印战争东段提前打响,在丁盛和他的丁指领导下,中方越过印方认定的麦克马洪线,向传统习惯线旁的印军控制重镇瓦弄前进,而这场战争并不只是54军参加,在中印边境整个狭长的边境线上,54军的任务是最东段的部分,而边境线的中段和西段同样在进行着激烈的战斗。

丁克云:分三个线西线,中线,东线,我父亲是东线总指挥兼政治委员党委第一书记,中线应该是张国华他们,西线总指挥是新疆的何家产,中线的赵文进他是司令,东线是丁盛,丁指,丁盛指挥部。

新兵执行潜行进攻任务武器走火暴露位置

解说:在我们的采访中,一部分老兵也是来自东线作战,只是他们的战略目标是瓦弄西边几百公里外的邦迪拉地区。

张龙凡(55师163团老兵):回来就开会,哪个连打佳山口,定了过后我记得到下午营长就跟我说,小鬼通知各连,今天晚上不管咋好好吃一顿,让大家吃饱,不管咋都要吃饱,战斗打响后一天几天吃不上饭都有可能,大家吃饱。

解说:张龙凡所在的55师163团主要任务是进攻西山口这个高海拔的重要军事据点,而要打下西山口,佳山口是必经之地,军令一下,部队整装前往佳山口,由于佳山口有印军的重兵把守,所以任务是要隐秘出击。

张龙凡:接近敌人三点多了大概都是,八连这个连长是他是个从军校出来的连长,学生连长,没打过仗,他就不晓得快接近敌人了,他就没叫当兵勒阿把子弹要上膛,他都没有叫,没有命令,但是指导员参加过淮海战役啥子,打过好多仗的老兵,指导员看到战士子弹没上膛,指导员叫战士把子弹上膛,刚把子弹上膛走一会,八连就他们这个连有一个新兵,可能是紧张,他1962年8月入伍的,可能是紧张或者是操作不当,走火了。

解说:潜行进攻的任务走火了,对于真正的战场上来说,这是不能发生的事情,而就在同一片战场上,不久之前也发生过走火。

何洪昌(55师163团老兵):就是我们后面不知道是就是二连,还是哪个连队的,第三梯队一个战士走火,敌人就发现了,发现了他的炮弹就往后头调。后勤处长负伤了,我们连的一个炊事员牺牲了,班长炊事班班长负伤了,还有其他好多后勤部队的人,都牺牲了不少。

首长拟枪毙走火新兵指导员劝说战后处理

解说:血的教训摆在面前,走火已经发生,而这位走火的战士命运又会如何呢?

张龙凡:人家的防御从五十年代就开始在这里防御的,下面的每一个地形,每一个距离差的好远他要打你,炮打你,你甩的脱吗?问题当然是严重嘛,在敌人眼皮底下走了火打起来过后我们就全军覆没,不是全军覆没起码伤亡就大的很。

解说:战场之上,指挥者有着直接处理紧急事件的权力,如此军情紧急的情况下,火冒三丈的连长如何处理这位战士都将是合情合理的。

张龙凡:副师长,团长都听到枪响了,就问是那个连队的,说是八连的,就把八连的连长指导员喊过去,就要训他们,哪个走的火,要枪毙,这连长没敢吭气,因为这指导员是个老兵,跟团长这些都是差不多的,所以这样子过后,指导员就和首长请示,你们要处理我们可以,现在不能枪毙,他还是个娃娃,十七、八岁的娃娃是个新兵,要处理他把仗打了过后,下来我们再处理,当时师里前指的首长就没有说其他话,就默许他这个,这样子就继续前进了。

解说:走火之后,印军的炮火并没有过来,也许当时的印军没有及时根据枪声判断方位,但是这一声枪响让守军提高了警惕,对于之后的战事来说,不能说没有影响,在老道的指导员劝说下,连长没有过多的责怪,部队继续前进。

在真实的战争中,擦枪走火这种事情经常发生,而不同的是结果,163团的杨建余也亲眼见证了一次走火事件。

杨建余(55师163团老兵):他就坐在我旁边,我来掏子弹,正跟对面说的时候,哎呀,这枪咋的,都来帮我掏,这样子帮我掏嘛,一直把它掏下去,这个枪好用嘛,我刚好就起来,蹲在地下的嘛,它就伸着头看我咋掏?副班长都看着的,我们那边一个战士走火了,把我那个战友,就打在我这个位置,我起来了,打在这儿穿过去这边冒出来,他老是喊这痛,这痛,这痛得很啊,脱开裤子一看,这儿打了一个洞,肠子打烂了,我们医务人员跟不上就死了。

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       点击关注官方微博@凤凰卫视官网,更多精彩内容实时掌握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陈晓楠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2002-203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0900-0935

 

中印战争东段打响战士借休息间隙适应气候

陈晓楠:这次中印战争规模最大的东线地区又分为两大战斗地带,一个是达旺以南西山口南北地带,一个是察隅地带瓦弄方向,这也是整个中印战争当中最为激烈的部分之一。印军有号称万余人的职业军人,呈固守的态势,中方虽然在人数上占有优势,但是目前看来也仅仅只是拥有了人数的优势,影响这场战争走向的还有一个很大的因素呢是高原作战,平均4000米以上的海拔高度别说是战斗就是走路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戴干旭(55师163团老兵):听到一个警报了马上跳下去,连长就跟你说前面发现什么,他有规定好多种要达到,要做到卧姿,立资、跪姿,三种姿势。

刘家丰:(54军390团老兵):开一个小时司机停下来,司机休息,我们就利用这个间隙适应气侯,徒步的行走,就往前顺着走走,再做一些战术动作,攻山头啊,假设敌人啊就往山上冲,高原反应很明显,就是出不过气来,跑步上看到很小的一个山包,就是爬不上去,累得就趴下了。

解说:1962年10月,戴乾旭、刘家丰分别所在的55师和54军都已经开始了在高原上行军,前往他们的战略地点,4000米以上的地方行军领导还想出了行军训练这样的办法,不过这样确实让战士们快速进入了战斗状态,但是马上这样的训练也不能正常进行了,因为走路都开始困难了,他们将面对的是更加茂密的树林,更加陡峭的山路,还有更加稀薄的空气。

张龙凡:走喜马拉雅山翻过去刚开始走各个连队还配有骡马,马和骡子,配来拉粮食武器弹药,结果走着最后就走不过去了,悬崖绝壁骡马牲口过不去,把马龙头一卸,鞍子一甩,把马放到山上去,就回归大自然了,它能生存就生存下来,不能生存的马可能就只有死了。

中印边境地形复杂中方依靠人力运输炮弹

解说:余文杰所在的390团目标是中印缅交界重要据点瓦弄,而正在赶路的张龙凡:要去的中印不丹交界传说中的屋脊之上重要据点西山口。

张龙凡:我们副师长的马就掉下悬崖了,我们战士也有掉下去的,也不是很多但是有,掉下去后那就尸首都找不到,万丈深渊底下。

解说:1962年进入11月开始,张龙凡和他所在的队伍已经开始接近邦迪拉地区据点西山口,此时海拔已经达到4300米,路况只能允许一个人一个人的通过,交通工具无法过去,没有牲口意味着装备没有人背,领导们也只能走路。但有一位战士却想出了一个新的办法。

张龙凡:我其记得我们营里边的马夫,他把一个小骡子弄过去了,弄到前线去了,可能就他一个人,还给他立了个三等功,是个陕北人,那个骡子小,我们那营部那个骡子没有好大,他用那个用绳子从悬崖上把它吊着,这骡子也听话,弄着吊着几个帮他吊着,把它吊下去了,把骡子梭到底下去路上去了,他就把它拉到前线去。

解说:一匹骡子显然不能解决战士们的负重,在海拔如此高的地方行军,体力下降的很快。

周斌(55师163团老兵):说明当时的自然灾害和生活上的困难,军人内部依然存在这个问题,而在这个问题上也反映出了在1962年中印战争,反映出来我们的兵员的体质素养差了。一在战争的年代把它体现出来,你比如说一个藏民可以背炮弹,背两发甚至三个,那我们的兵就背一个都不行,又是高原地带又缺氧,而且体质素养也差,没劲嘛。

张元清(55师163团老兵):都差不多,步兵他要扛枪,子弹,炮兵要被要扛炮弹,负重都差不多。

记者:负重大概有多少?

张元清:大概加上用的,生活用品加上武器弹药,平均每个人都是大概是六、七十公斤。

中印战争老兵:军民同仇敌忾是人民战争

解说:在世界屋脊之上别说跑,就算是走路都会气喘吁吁,背着六、七十公斤的装备去战斗,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想要完成任务到达战斗地点,必须需要外力的帮助。

张龙凡:要人就给人,当时那个地方政府要人给人,要物资给物资,我们在路上都遇到,车坏了过后没法修了,马上就换车,只要是地方上走这来,不管拉着什么马上都卸了,把当兵拉起走。

何洪昌:我们要以三打二,我们要准备这个三打二的实力来对付敌人,一定要消灭,一定要打胜仗。

记者:三打二是什么意思?

何洪昌:我们要准备三个人打它两个人,从人力上讲,是这样的,这个三打二是,当时把那些藏民都帮我们背武器,背弹药,背粮食,这些都算上去。

张龙凡:地方动员那个工作,全民皆兵,那个真的是真的好,我就认为1962年的战争真的是打了一场人民战争,因为大家对外来侵略我们土地的,国土被侵占了过后,那个时候是同仇敌忾,大家心情都是一致对外,看到那个劲头确实可观,走一路老百姓没得话说,要啥给啥。

何洪昌:我们师要准备一个团的兵力做牺牲,一个团嘛,至少是要有一个营的兵力牺牲。

解说:前所未有的支持,多路精英部队,在这些前提下还是出现了片子开始那样的惨烈战争,究竟如何面对这些困难,只有这些从战火中回来的老兵才能告诉我们。

2013年我们片子中的老兵们因为一则社会新闻出现在了公众眼前,也正是因为这则新闻让我们更多了解了他们的故事。

陈晓楠:中印战争结束的50多年之后,媒体上突然有一则新闻报道,中印战争老兵自制奖章纪念这场战争,这些已经年过六旬的老兵们每个人出了几十块钱,为自己曾经经历过的这场战争留下个纪念,但是或许人们要问,为什么他们要自己来做呢?为什么不是国家发予他们奖章?也许遗忘了这场真正的不只有大众百姓,感谢各位收看《凤凰大视野》,明天见。

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       点击关注官方微博@凤凰卫视官网,更多精彩内容实时掌握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陈晓楠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2002-203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0900-0935

[责任编辑:姚熙雅]

标签:战争 中印

2015-06-08凤凰大视野 自制的奖章(一)亲历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5/06/08/e70afa14-808f-48f0-a71f-b5ab418d60fc.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