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陕西一200多人村落仅6人坚守 最年轻者52岁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凤凰卫视4月2日《社会能见度》,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200多人生活的村庄,现只剩6个人,平均年龄将近70岁。 农民:三十来户了,走的剩4户,家旁边的地你随便种。 解说:3000多亩耕地已

核心提示:在陕西北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有一个叫做疙洞峁的自然村,20多年这里有着30多户两百多位村民居住在这里,然而如今这里却仅有6位村民坚守着,最大的村民有80岁,最小的也有52岁,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曾经人丁兴旺的村庄,面临着人去村空的危机,而留守在这里的村民,又面临着怎么样的困境,一起关注《社会能见度》

凤凰卫视4月2日《社会能见度》,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200多人生活的村庄,现只剩6个人,平均年龄将近70岁。

农民:三十来户了,走的剩4户,家旁边的地你随便种。

解说:3000多亩耕地已有2000多亩荒芜。

农民:就剩了老婆,老汉,走不动的,老弱病残的,年轻人村里一个不剩。

解说:生存环境恶劣,吃的仍是雨水。

农民:这就将就的喝啊,这没办法。

解说:刚回来不久的村民,还准备搬离。

农民:我还要走的,不在这个穷地方待的。

陕西一200多人村落仅6人坚守 最年轻者52岁

姜楠(主持人):在陕西北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有一个叫做疙洞峁的自然村,20多年这里有着30多户两百多位村民居住在这里,然而如今这里却仅有6位村民坚守着,最大的村民有80岁,最小的也有52岁,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曾经人丁兴旺的村庄,面临着人去村空的危机,而留守在这里的村民,又面临着怎么样的困境,近期我们的记者就走访了这个位于大山深处的村庄。

解说:疙洞峁是陕西省横山县赵石畔镇驮巷村下属的一个自然村,位于黄土高原白于山区深处,前往疙洞峁的同村公路宽度不到3米,沿途有很多地段损坏严重,车子走在山间的沟壑间,让人有些提心吊胆,大约行驶一个小时左右我们才来到驮巷村村长周子占的家,他住在村头的一个山包上,方圆5里之内只有他一户人家。

周子占(驮巷村村长):我们全村这个总人口是1080个人,现在常住的不到二百人,人到到处打工移民都走了。

解说:驮巷村有七个自然村,每个村现有村民平均不到30人,其中疙洞峁人数最少,实际只有6人,村里基本没有50岁以下的村民,据周子占介绍,驮巷村有3600多亩地,现已有近两千亩无人耕种而荒芜。

周子占:就剩下老婆、老汉,走不动的,老弱病残的,年轻人家里一个都不剩,有手艺的,能跑动的,供娃娃念书的都向外走了,就剩老婆老汉种点地喂两个羊,就是人家逢年过节回来后,看望一下老人,上上坟,回来以后再看看地方。

解说:周子占的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只有春节在回来一次,平时只有他和老伴在村里生活,他们种了20多亩地,因都是旱地,只能种些玉米和杂粮,老两口还养了60多只羊和一头牛,年收入4万元左右。

周子占:红小豆、土豆,土豆就是洋芋,黑豆、红小豆两杂两豆,羊就养着,现在来看这两年来说,一只羊只能卖一千来块钱,一斤羊肉算30块钱,一斤羊算30斤,900块钱,皮再买一百多,就一千来块钱,这个地方人剩下的就看羊了,没羊就穷的不行,现在西部大开发,封山禁牧不让养羊,所以也喂不了多少养。

解说:村里没有卫生所,也没有集市,看病,购买粮油蔬菜都得到13公里外的镇上,那条年久失修的通村路,成了他们的生命线。

周子占:现在我们这地方,实际就是穷苦的地方,是最苦的地方,边远山区交通太远了,买点土豆,买袋大米、白面离我们这里大约是13公里,盘山公路是13公里,到街上是15公里,起早一点,六点钟起身,下午的五点左右才能回来。

解说:继续往大山深处行驶5公里左右,我们来到驮巷村下属的疙洞峁,这个自然村原有30多户,两百多位村民居住,现只有4户6位村民,疙洞峁海拔一千米左右,占地约2平方公里,村里随处可见荒芜的庭院和坍塌的摇动,除了远处山头传来的几声羊叫,只剩下呼呼的风声。在疙洞峁我们来回跑了一个多小时,才发现一个刨地老人的身影,老人说他叫王明忠,今年71岁,前些年一直在榆林的一家农场打工,一天挣20块钱,十几天前才回到村里生活。

王明忠(疙洞峁村民):人家不要了,人老了不要了,人家怕碰碰磕磕耳朵聋,碰碰磕磕,用坏机器,怕机器碰着了,然后我看自己也没用了,我说我回到这个地方种庄家。

解说:王明忠老人说他的4个儿女现都已成家,儿女们搬离疙洞峁已经十几年了,两个儿子在榆林做泥瓦工。

王明忠:我看儿子们连自己都顾不了,就大儿子光景可以有地方了,光景可以,供孩子念书,大儿子去年害胃病,也有病了,花了两三万了,一直吃着药,我看他们连自己都顾不了,怎么能照顾得了我啊,另外两个儿子都租房子住啊,四个窑洞一年下来,租金得花几万块钱,挣也挣不来了,自己都顾不了自己,怎么顾得了我啊。。

解说:王明忠的老伴常年害病,他挣来的钱基本都给老伴治病了,十几年间已经花去了近10万元,因在儿子家买药方便,老伴没有跟他回疙洞峁生活,王明忠的窑洞已经坍塌,现住在儿子家,他说没有钱买牲畜,只能用锄头在自家院外的空地上刨点地。

王明忠:买牲口没钱,贷款人家嫌你人老了不给贷,你什么都没有,等你一死人家钱就丢了,贷也不顶事,所以咱们就拿锄头刨。

解说:王明忠刚回来的时候,吃的是两年前离家时剩下的一点米面和使用油。

王明忠:这也是前年的还有一点油,回来没有买,这个就是熬着喝米汤,我回来拿箩子筛过了,箩子把那个面筛过了,起牛牛虫了。

解说:前几天他在村里领到了3升大米和500元的救济款,疙洞峁的组长还送了他一些土豆。

王明忠:不吃菜,菜要到城里买,不然没有菜吃。

记者:那你怎么办呢,就不吃了?

王明忠:不吃菜。

记者:就光吃馒头?

王明忠:就吃些白面做的馒头麦花,熬点大米米汤,米汤就麦花。

解说:王明忠现在要通过邻居的电话才能和家人联系,儿女们也曾给他买过手机,但他觉得自己耳聋听不清,又心疼每月交的电话费,就没使用了。

王明忠:71了,迟早迟早都要死啊,你知道吧,你还要干什么,你活到80还要死,七十来岁也能死了,活下去用处不大了,老人都去世很多年了,儿女们也都结婚了,所以我活下去也没用了,去世了就算了,愿意起灵不起灵(仪式)就那样吧。儿子不叫回来,每次就说你万一有病,你一个人怎么办,我说死了早晚有人会发现,死了后总会有人知道的,给你们打个招呼来埋我吧。

解说:疙洞峁原有的30户村民都是王姓,基本都有血缘关系,在王明忠没有回来之前,村里只有两户常年居住的老人,他的兄弟王明尚和老伴侯成兰就是其中的一户。

侯成兰(疙洞峁村民):我是土生土长的,我的娘家就离这40里路,我父亲是上门女婿,也是耕田耕地,共产党说我们是无产阶级。

解说:王明尚已经80岁,曾担任5年的村小组会计,他的老伴侯成兰也已76岁,他们有两个儿子四个女儿,十几个孙子。

侯成兰:最小的女儿是46了,她最小,其他的就50几的,50的,四十大几的。

解说:侯成兰说,她与儿女们早已分家,六个儿女在2000年左右陆续的搬离了疙洞峁,十多年来只有他们老两口生活在这里,如今儿女们留下的耕地早已荒芜,老两口只耕种了9亩旱地。

侯成兰:就种一些土豆、菜,再就是种几把玉米,都种的不多,多了种不上,我老头80了也做不来。

解说:在疙洞峁只能靠天吃饭,老两口喂养了十几只羊,一头牛和一群鸡填补家用,因没有自来水,他们只能吃收集的雨水。

侯成兰:那个下雨收集的雨水,两个人鼓捣着吃吃,就吃老天爷下的雨水。

解说:村长周子占说,自己家吃的也是收集的雨水,驮巷村的七个自然村大部分村民都吃上了,自来水,但仍有部分村民因地理位置原因,只能吃天然水。

王爱科(侯成兰的大儿子):有些水是沟引来的自来水,有的是用水泥打的水窑,吃的天然水,有一部分的有一个村用车拉来的水,这个水窑是2004年建的,这个石子水泥这都是政府给的,这个窑是我领我的儿子给打的,领我的儿子把这个打了,下又放水泥,下面用水泥裹了,打了6米深,3米宽,能有十七八方水,又把自来水管从这里掏开窟窿,引到屋里接下去了。

记者:但是这个水时间长了的话,还能喝吗?

王爱科:这就将就的喝啊,这没办法,原先我们在沟里驮水吃的是泉水,现在人走得少了,山路都叫雨打得人下不去了,根本驮不上来水了,所以说就将就着吃这个雨水。

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            点击关注官方微博@凤凰卫视官网,更多精彩内容实时掌握

《社会能见度》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姜楠

首播时间:周四 21:50-22:27 

重播时间:周五 03:40-04:25

[责任编辑:马思文]

标签:村庄 村民

2015-04-02社会能见度 即将消失的村落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5/04/02/27ad24f1-aa79-49a3-b6d3-b8cac106f1a5.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