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张爱玲出二两黄金替胡兰成情妇打胎 两人婚姻告终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1938年初的一个夜晚,在上海一座花园洋房的阁楼里,一位18岁的女孩悄悄地用望远镜窥视外面漆黑的街道,此时正值巡警换班的空档,女孩趁机摸着墙边,挨近院子的铁门,闪身奔了出去,她急匆匆地向前奔

解说:如果将时间拨回到一年前的1942年,张爱玲绝对想像不到,仅一年后,她能获得如此的巨大成功,事实上自从1938年张爱玲逃离父亲的家,这位曾经的名门闺秀就一直颠沛于这个战乱的时代,

张均:靠着父亲的话,钱主要在父亲那,如果靠着父亲,她将来可能过一个大户人家后裔的生活,像她的很多表姐妹一样,这是明白的,如果跟着母亲,母亲是没有什么钱的,她也知道,她母亲也说过,跟着母亲她必须将来要自己养活自己,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决定。

解说:张爱玲逃到母亲家后不久,弟弟也跟着来了,他只带了一双用报纸包着的球鞋,请求母亲收留,可惜母亲当时的经济能力也只能负担一名子女的教养费用,弟弟哭了,看着弟弟离去的身影,张爱玲也哭了,她终于发现母亲的窘境超乎她的想像。

张惠苑:张爱玲的母亲几次出国,然后再加上她,她其实看她的整个人生进程,她也没有什么稳定的工作,可能经济上面也不是那么宽裕。

解说:更让张爱玲她料想不到的是,钱的问题,最终会慢慢消磨掉她与母亲小心维护的那些情感。

张惠苑:所以张爱玲自己在她的作品中,经常会说到每天就是管母亲要钱的这种生活是非常尴尬的。

陈晓楠:(张爱玲)经常说的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她没想到她的母亲并不能真正地保护她,甚至说她的母亲不但没有能力,甚至她的母亲没有这样强烈的意愿保护她,这是她不知道的。

张爱玲逃离父亲家 第二年考入香港大学读书

解说:投奔母亲的第二年,张爱玲一鸣惊人,以远东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英国伦敦大学,可惜日本侵华的炮火阻断了她远渡欧洲的行程,她只好转入香港大学,1939年的香港还没有卷入太平洋战争,中国大片领土沦陷,许多有条件的中国百姓逃往香港,短期的战时繁荣,笼罩着这座典型的殖民城市。

香港大学坐落于半山腰,管理她们宿舍的是修道院天主教的僧尼,这里的学生大多来自东南亚各国的富侨家庭,与他们相比,出身名门望族的张爱玲,却成为班里最穷的学生。

张均:当然以我今天的推测,以我们今天的货币来推测,我猜测她的母亲手上可能二三十万,以我们今天的货币啊,三四十万,可能也就是这么多钱,不多的,在她自己在去欧洲游历,大笔花钱和女儿上大学两个选择之间,她选择了自己的游学,所以她后来对张爱玲的学费就断掉了。

解说:张爱玲在香港大学发奋读书,她自称,能够揣度每一位教授的心思,所以每一样功课都能考第一名,但她为此为付出心痛的代价,港大三年,她放弃了写小说的嗜好,一位名为佛朗士的英国教授称,他教了十几年的书,从来没有给过像张爱玲那么高的分数,为此,他私人奖励了张爱玲一笔八百港币的奖学金,鼓励她下学期继续努力。

然而谁也难以预料,就是这800港币导致了张爱玲对母亲的彻底绝望。

张均:她的母亲来香港看她,看她的时候,她的母亲首先想第一个问题,教授给她这笔钱想干什么,这是她母亲想的第一件事情,张爱玲说,他只是因为我很热爱学习给我的,她母亲没说什么,结果她母亲拿着这个钱之后,出去打麻将给她输掉了,然后她母亲后来走了,走的时候也没有问过张爱玲,爱玲,你这学期的学费,生活费怎么办?没问过,所以张爱玲就是说,当时《小团圆》有句话说,我觉得一条长长的路走在了尽头,也就是说,她和她母亲的关系到了尽头。

解说:尽管有种种不如意,港大三年,依旧是张爱玲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她向往自由的天性得以发展,并且战时繁荣的香港为张爱玲观察人生戏剧,体味生命沉浮,提供了时代与社会背景,这将成为她日后小说创作重要的灵感来源。

此时的张爱玲并没有打算成为一名职业作家,尽管她已经为日后名震上海滩,做足准备,命运还需要再推她一把。

陈子善:她完成学业以后,她可能会寻找一份很体面的工作,有没有一个文学家的张爱玲出现,都是个疑问,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

解说:张爱玲终究还是没能从香港大学顺利毕业,她大三那年,也就是1942年,香港沦陷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改变了四万万中国人的命运,即便名门出身的张爱玲,也无法避免。

父亲张志沂拒给学费 迫使张爱玲成职业作家

陈子善: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也导致张爱玲改变她的人生道路,她学业停止,她回到上海了,回到上海她就面临一个新的选择,她怎么办?她进圣约翰大学去继续求学。

解说:时隔4年,张爱玲再度坐在父亲家洋房的客厅,母亲靠不住,她只能再度希望父亲能为她提供圣约翰大学的学费。

张均:圣约翰大学的学费是相当贵的,因为我前段时间也看一个材料,周有光曾经考圣约翰大学,因为学费太昂贵,就上不起,后来他有一个好朋友对他说,能上圣约翰大学就像考上状元一样,你怎么能够因为这个不上呢。

解说:这次与父亲的会面,仅有短短十几分钟,两人都没说上几句话,却最终迫使张爱玲走上职业作家的道路。

解说:张爱玲心高气傲,她爸爸替她付了一学期的学费,但是生活费她爸爸没付,还有下学期学费呢,所以后来她想一想,这不是长久之计。

陈子善:她就退学,圣约翰大学退学了,那退学以后她呆在家里,她已经是成年人,那么她的生活怎么办?她跟她姑姑生活在一起,她不可能让她姑姑来养活她,那么一个现实的很明显的选择,就是尝试卖文为生。

解说:当年从父亲那里逃离之后,张爱玲已经无法像那个跟她同样家世的女孩子一样寻个门当户对的夫家,穿着漂亮的衣服,过富足的少奶奶生活了,窘迫的生活,迫使她走上卖文为生的职业女性道路,只是谁都料想不到,此时深陷生存困局的张爱玲,不久将成为沦陷区上海最闪亮的文学新星。

陈子善:那么她真正崭露头角是从香港回到上海以后,在上海就在这幢房子里面,这个常德公寓里面,她写了两本书,一本是《传奇》,一本是《流言》,一个小说集,一个散文集,这向本书都是在1944年出版的,出版了以后,奠定了她在上海文坛的地位。

解说:文学评论家傅雷曾说,张爱玲小说的出现,是再一个低气压的时代,水土特别不相宜的地方,开出的奇葩,是文学界的奇迹,那这究竟是怎样的时代?如何不相宜的地方呢?

张均:当时著名的作家,都离开上海走了,还有一些留在那的作家,是一个埋头写作,埋名写作的状态,像钱钟书在那,像傅雷也在,基本上还在郑振铎,都在那个地方,但是他们就不太,在外面发表作品,然后就是文化真空。

日本人统治的一个上海,日本人需要文化繁荣,证明我们不是侵略,证明我们是东亚共融,那在这种前提下就是说,我们肯定无法容纳那些左翼的作家,那些有民族情绪的作家,张爱玲作品正好不涉及政治,所以柯灵说,张爱玲在上海成名叫过了这村没有那店,有这个说法。

解说:1944年是沦陷区上海的张爱玲=,也是张爱玲一生中短暂而明亮的传奇岁月。

陈子善:她到这个,当时上海的马路上,有很多报摊,在报摊上不单卖报纸,卖杂志,还卖书,那张爱玲就到报摊上去问,听说最近有一本书叫《传奇》啊,你们卖,报摊说我们卖过啊,都卖完了,都卖完了,销路很好啊,再说张爱玲当时很高兴,很开心,所以这个就她的生命,所以她通过写作证明了她的生命的价值。

解说:然而,沦陷区特殊的文化环境,造就张爱玲的脱颖而出,也将把这个名门才女卷向无底的深渊。

[责任编辑:王圳]

标签:张爱玲 民国

2015-03-27凤凰大视野 《家国梦影-民国名媛往事》第五集 张爱玲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5/03/27/a17cbdf3-b334-46ff-8743-aaeba48a9612.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