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伤痕文学之父”卢新华曾在美赌场发牌为生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上世纪70年代末,上海的《文汇报》发表了一篇大学一年级学生的习作,短篇小说《伤痕》。小说一经发表震动了全国,引起了无数中国人的共鸣。短篇小说的作者卢新华用他细腻的笔触勾画了以王晓华为代表的&

《伤痕》震动全国 卢新华收到一封特别来信

解说:《伤痕》的畅销,也让“卢新华”这个名字为国人所熟知,短短两周的时间,卢新华和报社便收到了几千多封读者来信,《伤痕》触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灵。

卢新华:每天都是十六七封,二十几封,甚至三十封这样的一些读者来信,雪片一样的,当时读者的想法当然都是觉得写的好了,写的好了,然后很多人的这个遭遇,跟她都很接近的。其实其中有一封很特别的信,就是我记得是从陕西的西安写过来的。这个读者和我主人公的这个名字是一样的。说主人公的名字是一样叫王晓华,当时我记得她说,她觉得很,她说我和你作品的主人公同年同月同样的这个家庭遭遇同年下乡,而同名。说我不知道远在东海之滨的你,怎么这么知道这个西北古城我的这一切的。她后来告诉我说,说她这个字写得不怎么好,当时她写了这封信,是请她们一个团支部书记什么的,帮她腾好了寄过来的。

解说:此外,新华社、中新社,先后播发了新闻。全中国二十多家省、市电台,以广播剧的形式播出了这部小说,《伤痕》的热度持续增温。

卢新华:我北京有一个表姐,正好在一个院子里,四合院里,在门口在洗那个,洗衣服,一个木盆里面洗衣服,一边洗一边在听广播。我进门的时候,打招呼她都赶紧朝我摆摆手,她在听。她不知道是谁赶紧摆摆手,在继续去听。我后来一听,在广播《伤痕》广播剧《伤痕》,她听到了一边听、一边哭,一边都顾不上来理我,也不要我打搅她。当她听完了才跟我讲话,她说你来了,她说我刚才听广播剧了,我太感动了,我生怕你打搅了我,我把它听完了。后来我跟她说,我说表姐是我写的。

解说:“伤痕”效应,不单单是“王晓华”的遭遇让大家为她感到惋惜,更多的是在文学评论界,对小说所反映的内容的一个批判和反思,校内校外争论不断,《文汇报》连续几个月,都在刊登各行各业,关于《伤痕》的评论文章。《伤痕》在全国引发了一场,长达一年当的文学创作大讨论。

卢新华:那时候爱情不能写的,而且是要写要三突出,要写英雄人物中的英雄人物,这个里面写的是中间人物。也是不可以写的,然后还有社会主义悲剧是不可以写的,人性论是不能写的,有很多东西是不能写的。

解说:伴随着争议,《伤痕》还是获得了当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而且也给中国文坛增添了一个新的名词,伤痕文学。随后,一大批属于伤痕文学范畴的短篇小说呈现在了读者面前,像张洁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宗璞的《弦上的梦》,孔捷生的《在小河那边》,虽然这些作品都直面“文革”所制造的苦难,却远不及《伤痕》给人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

卢新华:那当然是一下子火了,那时候像我这样火了,也是很少见的。一篇短篇小说,就这样火了,试想就是知道这篇小说这样发表了以后,它会轰动的。但是轰动的那种,有些效果还是超出你的意料之外的。

解说:《伤痕》的风靡程度,也吸引了当时电影界的注意,当年一位知名导演,就找到卢新华,希望能将《伤痕》改编成电影作品。

卢新华:赵丹曾经看到这个小说以后,就想拍电影。他已经成立了摄制组,他自己亲自任导演,然后杨延晋任副导演,黄宗英,我,还有他女儿做编剧,所以后来没拍成。

卢新华曾参加第4次文代会 与胡耀邦同桌吃饭

解说:与此同时,北影厂也想将《伤痕》搬上荧幕,并且安排了相关人员,联络卢新华。开始了前期的创作。最终,还是没能如愿。《伤痕》的拍摄再次被搁浅了。

卢新华:他们派出一个编剧叫张翠兰来找我谈,找我谈呢,就是想要把它拍成电影,然后呢,就是还帮我向学校的领导请假,请了大概有二十天左右的创作假吧,然后就是跟这个编辑一起,延着读者来信当中的线索,到各地去采访,都是跟这个王晓华的遭遇比较接近的。这样一些对象采访。但是后来也因为政治的原因,也没拍成。这张照片呢,是1979年开第四次文代会的时候拍的,这照片很长的,现在不能全部展,没有全部展开它。当时呢,我是在这儿。然后这个下面,这里是华国锋。这李先念、彭真、邓颖超,过来这个是胡耀邦。

解说:1979年10月30日,第四次“文代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卢新华凭借《伤痕》成为当时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并参加了第四届“文代会”,而此次“文代会”离上一次“文代会”过去了19年。

卢新华:当时这次会上当然感受还是很深的,去遇到了很多过去在书里面读到的,听到的这样大的艺术家们。著名的艺术家们。我记得当时还有一个感受就是坐下面,人民大会堂开会的时候,看过去全是白头发,那时候不染头发,因为出来很多都是复出的那些老人,几乎全是白发苍苍的人,很多很多。所以去在哪儿也见识了,认识了很多很多的老前辈。那时候像巴金,那时候也是在那儿,第一次才认识巴金先生。

解说:这次文代会对卢新华来说,印象深刻。不但见到了很多钦佩已久的老前辈,也受到邓小平、胡耀邦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卢新华:当然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天有一个茶话会,茶话会的时候,跟我一个桌子上吃饭的是,我记得紧挨着我左边的就是胡耀邦,然后我右边是邓颖超,我就跟胡耀邦说了一些话,跟邓颖超也说了一些话。都勉励我们要好好的继续写,要为人民写出更好的作品。

解说:成名之后的卢新华,结束了四年的大学生活。面对着各种优越的工作邀请,他选择去《文汇报》当一名记者。随后的生活,可以说一波三折。做了几年记者的卢新华,辞了职,下海经商,曾被称为中国文人下海第一人。1986年,他又怀揣着仅有的500美金到美国留学。可是美国的生活仅靠勇气是远远不够的。这个在国内知名的作家,异地他乡开始了一段不寻常的生活体验。初到美国,为了生计,卢新华在学校附近起了三轮蹬车,于是,在洛杉矶西木区的晚霞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穿着白衬衫,打着黑领结的年轻人。与一群载着观光客的白皮肤留学打工仔一起,欢快地着三轮车蹬。偶尔他还会潇洒地甩甩手,招揽生意。那样子十分引人注目,回想当初,卢新华至今还清楚的记得,怎么赚到的第一桶金。

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   

 点击关注官方微博@凤凰卫视官网,更多精彩内容实时掌握

《我们一起走过》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姜楠

首播时间:周六 10:05—11:00

重播时间:周日 21:40—22:30

[责任编辑:马思文]

标签:卢新华 伤痕

2015-03-14我们一起走过 伤痕 卢新华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5/03/14/114fcac2-720b-4cf0-8460-d1243fe9d3f1.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