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高僧共同主法 千年法门寺传授三坛大戒
2014年11月10日 15:45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戒律为何是佛法根本命脉?受戒对于出家人意义何在?古老的佛教仪轨,虔诚的梵呗经诵,法鼓鸣响、钟声震撼,两岸高僧共同主法,千年法门寺传授三坛大戒。凤凰卫视11月7日《文化大观园》,以下为文字实录
三师七证登坛诵经 见证戒子成为真正比丘
解说:求受三坛大戒是出家人的终生大事,一个出家人对戒律是否有正确的知见,清晰的认识,直接关系到他在受戒之后的戒品高低,持戒是否严谨,自古以来,戒律一直被视为佛法住世的根本命脉,佛陀临涅磐时,殷切嘱咐比丘们以戒为师,方能令正法久住。
学诚大和尚: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头12年都没有戒律,因为那些出家的人都是发心非常纯正,跟佛出家,修行,证果,成道,到第12年以后,那么慢慢有些人的这种行为呢,不符合释迦牟尼佛的教义,那么就开始制定戒律,随犯随戒,那么释迦牟尼佛觉得,哪些行为不符合戒律,那么他就制定一条戒,到释迦牟尼佛涅磐的时候,一共制定了250条戒。
王鲁湘:250条戒。
学诚大和尚:是,这个是比丘,比丘尼一共是348条戒,佛教传入到中国的时候,戒律呢也就比较早就开始传入到中国了,当时呢有四分律,五分律,十诵律,僧祗律,那么这些律也很多,一直在这个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大家也莫衷一是,那在唐朝的时候,道宣律师,他专门研究戒律,那么推崇上座部的四分律,那么这种四分律,五分律,这些对于比丘戒的戒律,都是属于小乘。那么我们汉传佛教以大乘著称那么如何把小乘的戒律和大乘佛教的教义、发心相结合,所以,道宣律师他就创立了律宗。
王鲁湘:律宗的祖庭好像就在我们的终南山是吧。
学诚大和尚:净业寺,道宣律师他还专门写了这个《创立关中戒坛图经》,那么在唐宣宗的时候,那个时候就开始传戒,然后给这种戒牒,那么佛教呢就一直流传下来。那么在宋朝的宋太宗的时候,北宋的时候那么开始散坛传戒了,比丘、沙弥、菩萨戒。到明朝的中叶以后又开始废止了,那么清朝的末叶,又开始见月律师出来的时候,又作了《三坛传戒正范》,那么我们三坛大戒又开始一起传授。那么一直到现在,我们都是根据《三坛传戒正范》来进行传授的。
解说:戒律为何是佛法根本命脉,受戒对于出家人意义何在?牢固的佛教仪轨,前程的梵呗经诵,法鼓鸣响,钟声震撼,两岸高僧共同主法,千年法门寺传授三坛大戒。
10月19日下午两点,登坛传授比丘戒仪式正式开始,三百多位戒子搭衣持具,匍匐在地,恭请三师七证登坛传戒。仪仗队高举灯笼、香炉、幡幢、伞盖,从法堂一直迎请至戒坛,三师登上戒坛,拈香诵经,七位尊证列坐于戒坛两侧,将要见证戒子从凡夫僧成为一名真正的比丘。在借弹外,众戒子齐声诵《大悲咒》,至心忏悔,求受戒体。事实上,我们的镜头所能表现的内容已到此为止,真正的受戒过程,我们并没有拍摄,因为受戒是佛门的神圣仪式,除了三师七证与戒子外,其他人不得旁观,时候,我们有幸采访到一位戒子,请他讲了受戒的亲身感受。
记者:您现在就是已经登坛了,成为大比丘了,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如敬和尚(温州龙岗寺):最大感受最直接的感受是感觉身心很清净,然后有一种很安详的很舒服的感觉,然后当然其实也很惭愧,因为自己的从这个德性上,或者修止上,都感觉很愧对这个三宝。
记者:那您登坛的那一刻紧不紧张?
如敬和尚:没有特别的紧张,当时因为登坛的话,如果要得到戒体的话,之前的得戒教育讲过,并不能够比如说像紧张的情绪或者心情在,反而会影响得戒。
解说:明光大和尚担任此次传戒的三师之一教授阿阇梨,他是台湾海明禅寺方丈,明光大和尚早在2002年就来过法门寺,见证台湾佛教界恭请佛指舍利赴台供奉。此次来法门寺传戒对他而言,也是特殊的因缘。
明光大和尚(台湾海明禅寺方丈):在演礼当中,在讲解当中,那个时候多一些时间,让戒子们了解它的意义,那在受戒当中,可以比较简要,但那个内容很好,那个内容的话,可以在跟他们教导的时候,可以让戒子们知道。关键的那个时段,我感觉让三个人然后七师那个十师,三师七证十师对着他,而且他的印象会很深刻。那能够这个精要的方式,我觉得,这个也是有他的殊胜。
解说:除传戒的三师外,证明受戒的七尊证也都由高僧大德来担任。台湾法鼓山方丈果东大和尚是七尊证之一,他是法鼓山圣严法师的亲传弟子。此次,他是受法门寺方丈学诚大和尚的邀请,专程来担任传戒发会的尊证阿阇梨。
果东大和尚:我从台湾来之前就非常的密集参加各种活动或是会议,来到法门寺,隔开开始就要这个登坛了,还有中场的休息,也没有充分休息的时候,这个身体好像有时候会昏沉,但是昏沉的时候随时摄心,而不是随着身体的就是这个状况而去影响到扮演尊证的角色,我们是随时随地在关心着整个戒场的庄严跟殊胜,起心动念都是在祝福着戒子,都能圆满顺利能登坛,能圆满。
解说:在拍摄期间,我们多次听到大和尚戒子和居士们用“殊胜”来形容此次法门寺“三坛大戒”法会。“殊胜”这个词用在佛教中,指的是超绝和稀有的意思,在佛教徒看来,受戒对于出家人是如此至关重要,戒子们在一个月的戒期内,按照传统佛教仪轨,律师通启请戒,查验衣钵,露罪忏悔,呈罪称量等等程序,直到最后的登坛受戒,如此反复而庄严,也只有用“殊胜”这个词才能表达佛教徒对受戒的重视与敬意。
王鲁湘: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单位,包括我们每一个人都读过书,在学校里是有校规的,是有需要守则的,这个其实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戒是吧。那么但是这些东西我们一般的这个在世间的是些人,守这些纪律都是消极的,就是你必须要这么做,是规定的,是让你不许做什么,不许做什么,这就叫纪律。但是在佛教看起来它好像更积极地理解这个东西,比如说刚才大和尚说到的戒定慧,那么是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对不对啊。也就说定和慧这样的积极的智慧的这样的产生,它其实是由戒开始的,那么这三者之间,戒定慧三者之间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关系呢?
学诚大和尚(陕西法门寺方丈):佛教说人在生死当中轮回,都是因为我们人有烦恼,然后我们人造恶业,这个人就堕落到恶道受苦,下地狱啊,变畜牲啊,做鬼啊等等。如果我们人做善事呢,那可能就升天啊,当富贵的人啊,或者说人非常有地位,非常有文化。再如果进行修道,他可别成祖师啦,成菩萨啦,成罗汉啦,这个成佛啦。那么我们戒律不仅仅要求说你消极的这些不做就可以了,更主要的话我们要去积极为善,就是要止恶行善。那么它这个就是戒律的两个方面,因为我们人都是有行为的,身语意,我们佛教叫做三业,那么你三业的话就是三种行为,首先我们人的思想,我们人的语言,那么我们人的行动,思想就是意,语言就是语,那我们行动就是身。语言和行动是受我们人的思想的支配和影响。那么我们一旦说了话,我们一旦做了事,对自己对别人都会有直接的影响,那我们可能起了一个好的念头,或者起了一个坏的念头,那么别人也会有感觉,甚至也会有察觉。那如果我们内心当中有坏的念头,有烦恼对我们自己的身心也是有害的,所以它佛教是从这方面开始。那么因为世间上面的这种,我们这些机构,我们这些团体它管的只是眼前的,现世的我们一个组织,乃至于说这几年或者这一年,那么佛教是不一样的,佛教它是从无限的一个生命轮回的过程当中,来审视一个人行为的意义。
王鲁湘:用这个话就说,我们所有世间的组织对这个人只负有限责任,而我们佛教对于我们的佛子是负无限责任的。
学诚大和尚:因为我们生命是无限的,所以这个责任也是无限的,所以我们任何的这个行为它都是有结果的。因为有结果,所以我们行为就会很注意,那么是什么行为会引发什么结果。比如说我们罪恶的行为,那么就会引发痛苦,极度痛苦的结果。那如果我们是善良的行为,我们是清净的行为,我们就会引发快乐的结果。所以佛教它是从人的行为方面跟结果方面是挂钩的,那么也就是行为就是因,那么结果就是果,就是因果的一种必然的联系。那么佛教里边谈的说人的轮回它是有因果的,同样如此,人要成佛成道,也是有因果的。所以修行我们受戒,他需要一个很好的环境,所以他需要寺庙,过去就要深山。那么就要有一个环境对我们人身心的影响是很大的。那么我们环境如果清净,我们人的修行就比较好修,如果说我们内心不能绵绵密密,定力这个慧力,然后我们这个戒律具足的话,那我们的六根就容易混乱,也就是说我们人的心就容易受到外境的影响。
王鲁湘:就不定啦。
学诚大和尚:就不定了。如果我说我们内心的正能量如果很充足,那我们不仅仅是不会受外境的影响,我们把这个正的能量还能够释放到外境去,让别人去感受到一种正面的一种能量和作用。
王鲁湘:这应该也是一种慧对吧?
学诚大和尚:戒定慧都要有。
29岁小伙恋上62岁老太 称做梦都梦到她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网罗天下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图片新闻
视频
-
李咏珍贵私人照曝光:24岁结婚照甜蜜青涩
播放数:145391
-
金庸去世享年94岁,三版“小龙女”李若彤刘亦菲陈妍希悼念
播放数:3277
-
章泽天棒球写真旧照曝光 穿清华校服肤白貌美嫩出水
播放数:143449
-
老年痴呆男子走失10天 在离家1公里工地与工人同住
播放数:16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