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张西平: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带来文化自信的提升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英国大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预言说,拯救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所以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他的著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中明确表示,以中国为代表的东

核心提示:英国大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预言说,拯救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所以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他的著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中明确表示,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必将取代西方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世界文化的宗主。当然,提升我们的文化实力不能只停留在言语上。

凤凰卫视10月10日《世纪大讲堂》,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十九世纪以前,富饶文明的中国是西方世界学习的榜样。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影响西方思想家?中国文明又如何促进了欧洲的发展?伴随新时期中国的崛起,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世纪大讲堂》《东西对望》系列节目,为您解读《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西方思想家》。

张西平:提升文化影响力过程漫长  文化的软实力首先需要硬实力

田桐(主持人):学术前沿,思想对话,欢迎收看《世纪大讲堂》系列节目《东西对望》。四十多年前的1972年,英国大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预言说,拯救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所以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然而,近代以来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面,世界的舆论和学术界关注的都是西方文化如何对中国社会强势冲击和巨大影响。

为什么这位享誉世界的西方学者,会如此突然之转向,并且如此肯定中国文化呢?中国文化对于西方社会又有怎样的影响?21世纪真的是中国的世纪吗?就这些问题,我们今天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中心主任,张西平教授。他会为我们讲述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西方思想家,让我们更加地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的价值。

解说:张西平,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亚非学院院长、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副主任、世界汉语教育史国际研究会会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宗教学会和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研究领域为西学哲学、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基督教史和西方汉学史以及明清思想文化史。主编《国际汉学》、《国外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

田桐:张老师您好。我在开场的时候也说到这个汤因比为什么会说呢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他有什么根据来把这个比较耸动的这样一个标题说出来?

张西平(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因为他是西方20世纪最有名的历史学家,他写了十卷本的那个历史研究,把整个人类史做了一个统一的概括,最后得出了结果是未来的世纪,21世纪是这个中国的世纪,东亚的世纪。

田桐:那么现在的中国文化有哪些现实价值?

张西平:那中国它在按照这个西方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家,叫雅斯贝尔斯,就是人类的轴心机时代,基本的文化价值、文化观念都已经固定了,那个时候就是佛陀的时代、孔子的时代和希腊的时代。因此这三个时代,一直到今天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因此中国这个文化底蕴,不是一个博物馆中的文化,它活在我们的心中,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在继续地发挥着作用。

田桐:但是我真的会觉得我们平时生活当中,放眼望去,我们周边却有很多西方的文化,入侵到我们的生活当中。除了衣、食、住、行之外,包括很多年轻人他的价值观都很西方化的。那我们就很想知道,在中西文化这种强烈的对比之下,中国文化是不是略显弱势?

张西平:对,这个问题问得很好,的确是。因为近一百年来,这个世纪是西方人主导的世纪,直到今天世界的规则、文化的规则也是西方人主导的。中国文化处于劣势状态,处于发展状态,文化的发言权和主要的控制权也在西方人手里。而且近一百年来,欧风美雨,中国以西为思,学了整整一百年,现在也学差不多了。就是很多好的东西,我们也学到手了,生活的习惯,方便、科学的技术也便利我们的生活。西方文化,也赋予了我们中国近代的发展,我们应该感谢他们。但同时,我们并没有丢掉我们的文化,而且会逐步地弘扬出我们的文化。因为我们的文化有它的特点,而且在一定上比它更加悠久,也更加有底蕴。

田桐:那您觉得中国文化怎么样能够更深入的、透彻的沁入到国际的这种文化影响当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张西平:这个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文化的软实力首先需要硬实力,是以经济发展,这个国家的政治的稳定、繁荣昌盛、人民的富足这样一个过程中慢慢地文化就会去影响。文化是不能脱离它的硬实力,它的经济发展,单独的一马当先是不太可能的。它是文化的发展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慢慢地影响的过程。

田桐:好的,那更多的内容有请您给我们带来今天的演讲,张西平先生带来演讲的题目是《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西方思想家》,有请。

解说:18世纪的欧洲,曾掀起一股中国热,中国传统文化在欧洲推崇备至,法国启蒙运动的领军人伏尔泰,为何钟情于儒家文化?18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中,中国又何以成为了欧洲的榜样?《世纪大讲堂》《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西方思想家》正在播出。

张西平:各位听众下午好,我今天这个给大家共同这个座谈的题目是《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西方思想家》。在西方的思想家中有很多,当然我不能讲很多,大概讲四位。中国文化什么时候到西方呢?这是第一个问题,马可波罗是在欧洲最有影响的介绍东方的人,但是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并没有提到中国,马可波罗只提到了中国北方的一个部落的国家叫契丹。所以整个《马可波罗游记》中没有中国两个字。

而真正中国,中国文化,儒家文化进入西方,被西方人知道是什么时候呢?是大航海以后,也就是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1522年,麦哲伦环球旅行,这个时候大航海时代到了。有从墨西哥出发,来到中国吕宋岛的西班牙的传教士;有从印度洋过来,穿过马六甲到我们澳门的葡萄牙传教士,他们进入了中国。进入中国,由于中国国力强大,葡萄牙与中国交战三次,都以失败而告终。

他们面对着一个国力比欧洲还要强大,生活比欧洲还要富裕的国家,这就是中国的明代。由此,进来到中国的传教士,只能采取一种和平的形式来和这个国家进行交流。这个人就是现在还长眠在北京行政学院的利玛窦。他提出一种“和如”的政策,于是他们开始研读中国的四书,同时用拉丁文和欧洲各种语言翻译中国的经典著作。由此中国、中国文化、儒家思想开始传入了欧洲,由此拉开了大家不知道的或者不太熟悉的欧洲18世纪的中国热。

欧洲18世纪,大家知道是启蒙时代,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自由、平等、博爱,这些观念都诞生于18世纪的启蒙时代,诞生于法国,而主要的思想旗手是伏尔泰。可是你们知道吗?伏尔泰的书房是什么名字啊?伏尔泰的书房叫“孔庙”。伏尔泰发表文章的时候,以什么名义发表的?“孔庙大住持”,伏尔泰对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充满了敬仰之心。那为什么呢?一个18世纪的启蒙运动的领袖,却对儒家文化充满了敬仰之心,那这就需要我们回到18世纪的法国。

在18世纪的法国的时候,他们经过工业革命以后,思想开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伏尔泰是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家。他因为青年的时候,写过一些诗歌讽刺当时的当局,被捕入狱。后来他到1726年,他到英国访问,受到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同时学习洛克的思想。开始回来以后,和当时的中世纪的思想展开了斗争,展开了斗争。

张西平:伏尔泰十分推崇中国文化  中国为西方榜样

那伏尔泰怎么在和当时的中世纪的神学思想斗争中,来依赖中国的思想呢?而欧洲当时是一个中世纪的思想,是一个以基督教为主要思想特点的一个时代。那伏尔泰遇到了第一个问题,就是怎么看待历史。于是伏尔泰和他的女朋友,实际上是给他女朋友讲课,写下了第一本书叫《风俗论》,《风俗论》实际上也是世界上第一部世界史的著作。

《风俗论》的开篇,讲的是哪个国家?中国。如果你现在看看今天的世界史开篇,一定是希腊,历史从希腊开始。而伏尔泰的时代不是的,他的开篇就讲的是中国,由中国开始讲述世界的历史。

伏尔泰这样说:当你以哲学家身份去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你首先要把目光投向东方,东方是一切艺术的摇篮,东方给了西方一切。由于东方的历史早于西方,所以人类的历史应该从东方开始。

他有什么根据呢?这就是在北京的耶稣会,他们当时是路易十四派到北京来的,是法国的精英,都是国王数学家。其中有一个人叫宋君荣,是一个著名的法国的天文学家,他们研究了中国的经书,我们的《诗经》。远在公元前2155年,中国就有了记载日食的记载,为什么这样一个纪年,对伏尔泰这样伟大的思想家冲击这么大呢?大家可知道,那个时候欧洲的纪年,不是自然式纪年,而是宗教式纪年,按照基督诞生的纪年,就是公元多少年来记载的。

因为他们按照基督教的纪年,人类应该诞生于公元前4004年,大洪水。大家知道有一个大洪水世界,大洪水在公元前2349年,按照《圣经》的记载,人类大洪水以后人类全死光了,只有一个小船载着诺亚,叫诺亚方舟,和他的儿子和他家人,和他的狗,和他的植物,传播到世界各地,所有的人类都是诺亚方舟的后代。可是按照中国历史纪年一对,发现就有问题了。这里问题非常之大,因为中国的历史纪年和大洪水的纪年不一样。无论按照《圣经》的纪年,怎么推算,都无法套到中国的实际的历史纪年上。

那这就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人不是诺亚方舟的后代。如果中国人不是诺亚方舟的后代,这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以基督纪年的历史观。一个真实的中国历史纪年,轰毁了以宗教神学纪年的欧洲历史观。而历史观的记载,是一个重大的进步。所以这个他们对中国非常的敬仰,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第二个他对儒家伦理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中国的学问首先是伦理学。他说,中国人最深刻了解、最精心培养、最致力完善的东西是道德和法律,而你孝敬父母是国家的基础。在中国父权从来没有削弱过,儿子到取得所有亲戚朋友官员政府的同意才能告父亲,一省一县的长官叫父母官。因此,中国广大的领土像一个大的家庭,中国的伦理和法律是分不开的。而法律用于惩罚不是主要的,主要通过道德的扬善来克服人心之恶。所以这点和西方以法律为主,惩恶为主的这样一种法律制度不太一样。它主要通过表扬好的事情,来弘扬人的道德心,来完善补足法律的不足。

所以伏尔泰在这里感觉到中国的儒家伦理教育,有很多好的方面,可以值得肯定的方面。他说这种道德的利于守法的精神,这样就形成了中国对君主,对各级政府的这种对政府的这种忠诚,同时哦对法律的守护。仅仅靠法律本身,如果没有道德支撑的话,这个法律是不能下来的。因此,他就认为中国是法律和道德是合在一起的。另外,他还认为中国的伦理和宗教也是合在一起的。因为中国没有一个严格的,大家知道,人格神的崇拜。像耶稣基督是一个道成肉身,有名有姓有父母,他有神迹等等,中国没这样一个人。因为他主要是通过,而孔子也是一个伦理学家。因此他对这个也感到很赞扬,很赞扬中国的中国伦理和道德,和宗教这种合一的这种想法。

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看法呢?因为在当时的欧洲,首先是由人道成肉身的人格神的信仰,为其基本的道德准则的。就是伦理是建立在宗教的基础上,而这个宗教是一个人格神的信仰的。这样以天主教人格神信仰的这种宗教伦理,是有一定的不足,有一定的不足。而中国,是用血缘亲情来推的,这个伦理和宗教的关系是正好相反的。所以伏尔泰,也对基督教神学提出了一些批评。整个18世纪,欧洲人是以中国为榜样的,因为中国的富足、文明,它的政治制度,它的宗教制度都要和欧洲可一样的。

《世纪大讲堂》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首播:星期六1615—1715
重播:星期日0825—0920 2330—0030

[责任编辑:王圳]

标签:中国 文化

2014-10-10世纪大讲堂 东西对望(一)——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西方思想家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4/10/10/372854d0-6134-4eef-8616-4f48872e6e76.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